經濟前瞻 [第218期]

點閱:1

並列題名:Economic outlook

作者:連賢明主編

出版年:2025.03

出版社:中華經濟研究院出版社

出版地:臺北市

最新發刊 : 2025-03-01

雜誌類型 : 雙月刊



雜誌簡介: 本刊係由本院百餘位經濟學者專家負責執筆,運用最新經濟資訊,研判全球各種經濟狀況,它不僅具有新聞價值,也具文獻參考的功用。故自發行以來,已成為政府有關單位與工商企業界制定決策之重要參考資料。本刊自1986年1月創刊發行以來,行銷遍及國內外各大城市,即美、日、韓、新加坡及香港、大陸等地,深得讀者好評,並曾於民國七十七、八十三年兩次榮獲全國優良雜誌金鼎獎;且履經海內外各大報刊,如中國時報、聯合報、日本產經新聞、美國福星雜誌等轉載,是目前東亞地區最具前瞻與權威性經濟專業刊物。

本期內容簡介

執行主編的話

時值3月杜鵑花開之際,春暖乍寒,多變的天氣如同當前國際情勢的詭譎。本期前瞻焦點以中國議題為核心,2025 年適逢《中國製造2025》實施10 週年,這項十年前啟動的製造業升級計畫,曾被視為中國邁向製造強國的關鍵一步,如今成效如何?又將對全球經濟格局帶來何種影響?本刊特別選在中國兩會召開前後,為讀者深入剖析這場長達十年的產業變革。

本刊特為讀者挑選幾篇焦點文章:首先《中國製造2025實施成效觀察》,回顧《中國製造2025》發展歷程,相關文獻稱中國在電動車、能源技術、高鐵與造船業已取得重大突破,但半導體等精密技術領域仍在追趕。而《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情勢觀察》則剖析中國長期倚重產業政策帶來的潛在隱患,即產能過剩問題,同時這也是當前中國與多個國家貿易紛爭頻傳的重要因素。另外《中國大陸突圍海外科技封鎖的策略與作為》,側重探討中國如何透過民間企業跨國併購、設立研發中心及深化國際科技合作來突破科技圍堵。

除了中國經濟,本期亦關注臺灣與全球多項重要議題,在國際政經情勢動向方面,本期為讀者解析了歐盟數位經濟政策的法律架構,幫助讀者理解未來數位治理趨勢。另有文章探討菲律賓呂宋經濟走廊的發展前景及其面臨挑戰,尤其分析美日菲三方合作的戰略意義。

國內政策方面,在創新創業議題方面,本期有專文探討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以及檢視過去幾年政府補助推動小微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轉型的成效,並提出強化資源媒合等建議。另外,亦有文章探討AI 浪潮下職場的變革與挑戰,強調創新思維和技能提升的重要性。在政策實務方面,作者以投入產出分析角度,評估臺中購物節對地方及全國經濟的影響。而就能源安全議題方面,作者亦語重心長提醒,我國在再生能源發展與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仍面臨挑戰,如何穩定能源供應、確保經濟永續發展,是當前亟需解決的課題。這些文章均為讀者提供了多元且深入的經濟洞察。

回到國際情勢,川普二度重返白宮,其特殊的行事作風及政策的反覆,讓競爭對手乃至於盟友國家都感到難以捉摸,在川普大張旗鼓主張「讓美國再偉大」(MAGA)下,各國利益必須對美國利益讓步並以美國利益為優先(America First),此或將改寫過去大家習以為常的國際規則或經濟邏輯,未來幾年,「不確定性」將是最大的「確定」!由於臺灣經濟向來與國際景氣緊密鏈結,未來幾年美中臺的政經情勢變化也將進入新的轉折,本刊亦將持續努力,為讀者提供深度經濟解析,協助各界在變局中尋找新的平衡點,共同迎向更具韌性與永續發展的未來。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大陸經濟)研究所 所長
雜誌簡介
 
經濟前瞻雙月刊
 
本刊係由本院百餘位經濟學者專家負責執筆,運用最新經濟資訊,研判全球各種經濟狀況,它不僅具有新聞價值,也具文獻參考的功用。故自發行以來,已成為政府有關單位與工商企業界制定決策之重要參考資料。本刊自1986年1月創刊發行以來,行銷遍及國內外各大城市,即美、日、韓、新加坡及香港、大陸等地,深得讀者好評,並曾於民國七十七、八十三年兩次榮獲全國優良雜誌金鼎獎;且履經海內外各大報刊,如中國時報、聯合報、日本產經新聞、美國福星雜誌等轉載,是目前東亞地區最具前瞻與權威性經濟專業刊物。
  • 執行主編的話(p.4)
  • 產情快遞 2025年2月臺灣採購經理人指數(p.5)
  • 綠色經濟 從在地商家營收到全國經濟:第六屆臺中購物節帶動的經濟效益(p.125)
  • 產業瞭望 臺灣能源安全與建議(p.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