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簡介: 《全球客家研究》是世界各地客家研究者的刊物,也是世界各地客家社區的交流平台。本刊徵求各種研究領域、學術觀點關於客家社會、文化、語言、文學、政治、經濟、歷史、文物、傳播、政策等各方面理論與實務的論文,期待通過學術研究及社區經驗的對話,增益客家研究的深度、提昇客家族群尊嚴、推動理性的、多元族群社會的建構。
簡介
本期內容簡介
編輯室報告
《全球客家研究》進入第24 期,也正式本刊物發行的第十個年頭。在這個值得慶祝的時刻,今年也再度蟬聯國家圖書館「期刊即時傳播獎:熱門組」、「期刊長期傳播獎:熱門組」兩項大獎。首先藉此機會,感謝審查人以及引用本期刊收錄之文章的專家學者,有這些支持才能維繫本刊。本刊能夠連續兩年獲獎,實屬不易,尤其在各種期刊經營困難的今天,更是要歸功於前人的耕耘和打下的厚實基礎,也要感謝現階段編委會的努力、投稿者的作品還有諸位審查人的詳實建議。敝刊會致力於提升影響力和品質,希望能在客家研究、族群研究、全球客家等課題上繼續加把勁。
本期共有四篇專題論文,分別是簡美玲與潘怡潔的〈風土、知識與族群韌性:檳城浮羅山背榴槤小農種植〉探討客家榴槤園主之發展過程所反映的環境特性、族群文化等,從而認識這些園主的生命敘事以及他們和榴槤園之間的關係。吳景傑〈公堂上的械鬥:清代竹南地區的族群關係與訴訟策略〉以《淡新檔案》資料為主,討論清代竹塹地區不同族群如何在爭訟時以「族群」標籤作為策略爭取訴訟勝利的可能性。羅曉嵐的〈蒐藏.記憶與書寫:芎林劉家祖先畫像復返紀行〉以博物館學民族誌的角度來討論新竹芎林劉家祖先畫像如何從國立臺灣博物館尋回,並且論述過程中有關缺失記憶的探尋。林秀幸〈九零年代與兩千年後的臺灣地方社群運動〉討論不同世代的地方運動如何因為差異的經濟和政治脈絡而有不同的實踐。除此之外,另有兩篇評論文章,分別是王保鍵的〈評博納德.斯波斯基,2021,《反思語言政策》,英國愛丁堡大學出版社〉以及游欣瑜〈評《「舊」娘?「新」娘?: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客家社群的婚姻儀式及女性》〉,分別就出版專書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討論。總共六篇文章,無論是質量或是論述均屬上乘,希望讀者能沉浸於本期所提供的學術饗宴與知識盛會。
值得說明,本次原是以「史料論」專號規劃,原先的想法是嘗試通過不同的史料為核心,諸如博物館藏、外文史料、日治檔案、清代材料、民間文獻等方向,重新認識該如何再次理解「全球」與「客家」這樣的主體。最初的構想是期待以介紹史料、史料利用等為主軸,從而知曉未來學者能否就不同史料為基礎,從而開展出其他的議題。實際上,本次收稿頗為順利,不少非本國學者遞交有趣的稿件。雖然多數稿件最終都已完成、也通過審查,無奈因各種原因無法在同一期內刊出,所以最終僅有羅曉嵐與吳景傑兩篇文章可以在本期付梓。希望目前兩篇文章,仍能夠稍稍一窺原先規劃的初衷,從而重新發現「客家」在歷史上的痕跡與意義。也希望其他文章能在未來其他期上繼續刊出,雖然沒有專號之名,或許全部擺放在一起仍有專號之實。
最後,本刊的〈稿約〉也已經進行過修正,再次歡迎國內外有志於客家研究以及族群研究的專家、學者惠賜鴻文。期許能在全球性、客家兩大課題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希望能在族群研究上有更多的助益以及貢獻。
編輯室報告
《全球客家研究》進入第24 期,也正式本刊物發行的第十個年頭。在這個值得慶祝的時刻,今年也再度蟬聯國家圖書館「期刊即時傳播獎:熱門組」、「期刊長期傳播獎:熱門組」兩項大獎。首先藉此機會,感謝審查人以及引用本期刊收錄之文章的專家學者,有這些支持才能維繫本刊。本刊能夠連續兩年獲獎,實屬不易,尤其在各種期刊經營困難的今天,更是要歸功於前人的耕耘和打下的厚實基礎,也要感謝現階段編委會的努力、投稿者的作品還有諸位審查人的詳實建議。敝刊會致力於提升影響力和品質,希望能在客家研究、族群研究、全球客家等課題上繼續加把勁。
本期共有四篇專題論文,分別是簡美玲與潘怡潔的〈風土、知識與族群韌性:檳城浮羅山背榴槤小農種植〉探討客家榴槤園主之發展過程所反映的環境特性、族群文化等,從而認識這些園主的生命敘事以及他們和榴槤園之間的關係。吳景傑〈公堂上的械鬥:清代竹南地區的族群關係與訴訟策略〉以《淡新檔案》資料為主,討論清代竹塹地區不同族群如何在爭訟時以「族群」標籤作為策略爭取訴訟勝利的可能性。羅曉嵐的〈蒐藏.記憶與書寫:芎林劉家祖先畫像復返紀行〉以博物館學民族誌的角度來討論新竹芎林劉家祖先畫像如何從國立臺灣博物館尋回,並且論述過程中有關缺失記憶的探尋。林秀幸〈九零年代與兩千年後的臺灣地方社群運動〉討論不同世代的地方運動如何因為差異的經濟和政治脈絡而有不同的實踐。除此之外,另有兩篇評論文章,分別是王保鍵的〈評博納德.斯波斯基,2021,《反思語言政策》,英國愛丁堡大學出版社〉以及游欣瑜〈評《「舊」娘?「新」娘?: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客家社群的婚姻儀式及女性》〉,分別就出版專書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討論。總共六篇文章,無論是質量或是論述均屬上乘,希望讀者能沉浸於本期所提供的學術饗宴與知識盛會。
值得說明,本次原是以「史料論」專號規劃,原先的想法是嘗試通過不同的史料為核心,諸如博物館藏、外文史料、日治檔案、清代材料、民間文獻等方向,重新認識該如何再次理解「全球」與「客家」這樣的主體。最初的構想是期待以介紹史料、史料利用等為主軸,從而知曉未來學者能否就不同史料為基礎,從而開展出其他的議題。實際上,本次收稿頗為順利,不少非本國學者遞交有趣的稿件。雖然多數稿件最終都已完成、也通過審查,無奈因各種原因無法在同一期內刊出,所以最終僅有羅曉嵐與吳景傑兩篇文章可以在本期付梓。希望目前兩篇文章,仍能夠稍稍一窺原先規劃的初衷,從而重新發現「客家」在歷史上的痕跡與意義。也希望其他文章能在未來其他期上繼續刊出,雖然沒有專號之名,或許全部擺放在一起仍有專號之實。
最後,本刊的〈稿約〉也已經進行過修正,再次歡迎國內外有志於客家研究以及族群研究的專家、學者惠賜鴻文。期許能在全球性、客家兩大課題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希望能在族群研究上有更多的助益以及貢獻。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全球客家研究》是世界各地客家研究者的刊物,也是世界各地客家社區的交流平台。本刊徵求各種研究領域、學術觀點關於客家社會、文化、語言、文學、政治、經濟、歷史、文物、傳播、政策等各方面理論與實務的論文,期待通過學術研究及社區經驗的對話,增益客家研究的深度、提昇客家族群尊嚴、推動理性的、多元族群社會的建構。
Global Hakka Studies is a journal for Hakka researchers all over the world. It aims to promote a world-wide research network and serve as a platform by which Taiwanese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could share their knowledge of Hakka communities. The main goal of Global Hakka Studies is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knowledge pertaining to the Hakka and to encourage related interactions on a local, national and transnational scale. Global Hakka Studies calls for papers from all disciplines that address from various standpoints the issues surrounding the Hakka, including Hakka culture, language, society, history, heritage,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Furthermore, apart from gaining more insights into Hakka issues, we also hope that the discussions and the dialogues built up through this journal could encourage people to develop an awareness of and appreciation for the multiculturalism and multiple ethnicities within their society.
《全球客家研究》是世界各地客家研究者的刊物,也是世界各地客家社區的交流平台。本刊徵求各種研究領域、學術觀點關於客家社會、文化、語言、文學、政治、經濟、歷史、文物、傳播、政策等各方面理論與實務的論文,期待通過學術研究及社區經驗的對話,增益客家研究的深度、提昇客家族群尊嚴、推動理性的、多元族群社會的建構。
Global Hakka Studies is a journal for Hakka researchers all over the world. It aims to promote a world-wide research network and serve as a platform by which Taiwanese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could share their knowledge of Hakka communities. The main goal of Global Hakka Studies is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knowledge pertaining to the Hakka and to encourage related interactions on a local, national and transnational scale. Global Hakka Studies calls for papers from all disciplines that address from various standpoints the issues surrounding the Hakka, including Hakka culture, language, society, history, heritage,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Furthermore, apart from gaining more insights into Hakka issues, we also hope that the discussions and the dialogues built up through this journal could encourage people to develop an awareness of and appreciation for the multiculturalism and multiple ethnicities within their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