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德國工業4.0揭秘
「工業4.0」來了,從此「製」造變「智」造
近年德國掀起的「工業4.0」浪潮吹進臺灣,一夕之間,業界紛紛搶進,想瞭解何謂「工業4.0」,詢問著如何調整運作以達成「工業4.0」?
「工業4.0」代表著智慧製造,看似新潮,本質卻是務實,是在既有的產業基礎上繼續升級。如同本刊派員專程赴德國漢諾威工業展採訪全球工業4.0 領導大廠時受訪者所言:「不同企業因需求及資源不同,應發展適合自身的工業4.0 模式;不必好高騖遠,只要逐步實踐。重點是開始!」
預期德國的工業4.0 可為其資通訊、機械工程、汽車與汽車零件、電子設備、化工及農林等六大產業,於2013 至2025 年間,增加近790 億歐元的附加價值。這塊大餅象徵的不僅是商機,更是命脈,攸關著產業能否續存及一國的全球經濟地位。
身為先驅者的德國,其企業結構與臺灣相似,均以中小企業為主,所占比重高達99%;如何帶領中小企業導入工業4.0,是德國現今,也是臺灣所努力的方向。此外,臺德「產業群聚發展」在全球評比均名列前茅;德國如何運用產業群聚力量來推動工業4.0,亦為臺灣可借鏡處。而臺灣在工業4.0 所涵蓋的機械製造、電子電機及資通訊等產業,同樣有機會在現有基礎上,爭取商機。
本期封面故事除了特地派員赴德國採訪工業4.0 領域國際知名大廠及當地製造商的發展現況外,更為讀者揭秘臺德領導大廠對於臺灣業者,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工業4.0 的建議,及這波革新所帶來的衍生商機。
另外,為鼓勵臺灣企業製造與服務並重,外貿協會首次針對入圍台灣精品金銀質獎廠商,以「顧客需求」、「顧客服務」、「售後服務」、「顧客滿意」及「顧客關係」五個項目作為「台灣精品服務獎」的選拔標準,今年脫穎而出的三家廠商分別為大同、喬山健康科技及達佛羅公司,這一期的「特別報導」單元中也會完整點出他們勝出的關鍵和服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