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你的保單
買對了嗎?
國人醫療支出逐年增加,而增加的醫療支出,不只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讓人更擔心的是,疾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統計,每7位中風病人當中,就有1位是45歲以下的年輕人;18歲至39歲青壯年,每21人有1人患有高血壓;而名列10大死因之首的癌症,每5分18秒就有1人罹癌,時間比前年快了8秒鐘。
一位在航空公司擔任地勤工作、著有《癌後更美麗》一書的娘娘(筆名),40歲不到、正值青春年華的時候,卻被醫師宣判罹患大腸癌第3期,除了必須承受突如其來的噩耗,緊接而來的是,龐大醫療費用該如何支應?當時的她,1張保單也沒有,所幸父母有投資1間套房,為她緩解日後癌症治療驚人的花費。
疾病來得突然,一時讓人難以接受,也無力招架。面對人生「生、老、病、死、殘」不可預期的風險,不得不正視「保險」的功能,分散萬一自己掙的錢不夠醫療費的風險。
或許有人質疑,每年定期繳保費,保障也不見得多好。「的確,保險是一項讓人覺得存在感很低的金融商品。」一位資深媒體人有此感觸,但真的決定停掉保單,或1張保單都不投保,那麼所有「病得太久、死得太早、殘得太重、活得太久」的風險,都得自己承擔,這可能是無法承受之重。
然而,保險不是有就好了,更重要的是,買對保單和買足保障才是關鍵重點。面對二代健保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陸續實施,國內醫療制度早已改變,自付雜費的項目增多、門診手術興起、住院天數漸少,手上持有的住院醫療險或許應該從抽屜裡拿出來重新檢視。
消費者最不想買到不合時宜的保單,平白花費冤枉錢,《財訊》特刊教你如何在面對林林總總的商品時,理性分析自己眼前最需要的保險,同時集多位保險專家意見,建議保險要階段性購買,告訴你健康險必買的基本配備,只要掌握「保大不保小,保近不保遠」原則,保險,仍是分攤人生風險最有備無患的利器。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