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育札記 [第354期]:理念教育教什麼?

點閱:1

其他題名:Humanistic education journal

作者:人本教育基金會[編]

出版年:2018.12

出版社:人本教育札記雜誌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24

附註:英文題名: Humanistic education journal

本期內容簡介

◎特企前言-理念教育怎麼教?—人本「理念教育研討會」特輯(二)
 
也許你握有理念,但在心中暗暗知道,理念存在彼方,終究使不上力氣。
也許你知道方向,但在心中隱隱明白,前行就得斬棘,終究邁不出步伐。
於是,你轉了個方向,不敢面對心裡那個曾經為此燃燒的自己。
即便知道那份追尋理念的火苗,至死都不可能熄滅|
在二○一八年的十月六日與七日,人本教育基金會在台大博雅教學館舉辦了「理念教育研討會」,以森林小學三十年來的實踐歷程為例,在「理念教育」四字中撐出骨架,填入血肉,給與會者看到了理念教育可能的風景。編輯部在上期札記中以「理念教育中的人」為主軸,整理了六個場次中的三個場次紀錄,不單是希望未能與會者可以透過這些紀錄看到理念教育描繪的風景,同時也希望與會者能夠有機會回顧這些紀錄,更細緻的去體會理念教育的內涵。
 
本期札記的特別企劃延續著上期的規劃,將整理出三個屬於議題性質的場次紀錄,同時為了將未能在研討會當日討論完的部分補完,也分頭對講者們進行補充訪談。
 
在場次二《知性學習:「教什麼」?怎麼「教」?》中,小何老師帶來語文課堂上與學生的討論,以及透過這些討論的堆疊後,學生們如何深刻的讀出作者的生命歷程。承芳老師帶來數學課的教學方法,並在猜想與反駁的過程中學生如何一步步接近真實,培養出了思考的能力。
 
在場次四《自主學習|「自主、實驗」 vs.「主體、理念」》中,森小的老師與體制內的教師們共聚一堂,針對自主學習所帶來的誤解進行闡明,在這些錯誤上更進一步的去談論一個真正理想的、能夠培養出學生主體性的學習如何實踐。更重要的是,不只在體制外,也在體制內實踐。
 
在場次五《陪小孩長大的方法》中,森小的老師們談論如何陪孩子長大,但也不只談論如何陪孩子長大。這其中,有一種如何看待人的眼光、有一種如何理解人的需求、有一種如何幫助人跨越困難的陪伴。
 
是以,如果讀者您恰好就是為追尋理念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想透過這次的特別企劃告訴您|理念絕非是不可實踐的。因為即便此時,就在此刻,它,正在被實踐著。

雜誌簡介
 
《人本教育札記》自一九八九年七月創刊以來,已堂堂邁入第二○年。身為教育人文刊物,該刊深受台灣關心教育改造及社會變革的人士所讚譽。該刊內容深入淺出,極適合初階父母閱讀,無論是改進孩子的學習適應,或是充實本身對於教育方面的理解與批判,都可以得到最多元的識野。
 
在一片教育改革的聲 浪中,您是不是也不斷探索,怎麼給下一代更好的教育?身為父母、身為教師,又可以如何充實自己?進步的源頭,來自不斷的思索與釐清,《人本教育札記》是國 內第一本為家長及關心教育者所編寫的專業教育月刊,提供您看教育的不同角度,更是您教養孩子不可或缺的參考用書。

  • 【人本論壇】數想解索
  • 【大人與小孩的一千零一夜】手足情深就是可以一起搗蛋
  • 【少年維特的提問】面對不友善的性邀約或性暴力,可以怎麼辦?
  • 【教與學】道歉,為自己
  • 【學權之眼】「投」出共同未來?-校園裡的公民投票與實踐
  • 【特寫】詩是無聲的歌,歌是有聲的詩… 向陽:我的吟唱人生
  • 【白色光芒】「加害者」與「被害者」的艱難思考(中)
  • 【華麗島秘話】神判儀式的善惡獎懲觀
  • 【流離生活】世界巨大的沉默
  • 【科學母職不科學】奶瓶裝母奶,媽媽們成為自己小孩的奶媽?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