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編輯室報告
不一樣
我們所在的辦公室,入口處整年矗立著一艘公車大小的阿拉伯帆船(那是什麼?歡迎親自來《文訊》和文藝資料中心走走,您就知道了),每回路過,總有些好奇,日日相見也就淡了查證的念想:它來的地方,長什麼樣子呢?這船真的下過水嗎?它曾以什麼樣的路徑,抵達我們今日不見得再以相同方式前往的時空?
像本等待翻譯、細讀的書。那船其實被抽離了原本來處,生出它的土地,最初承載它的水面,總行走其間、與它彼此信賴依賴的人們,那些人船上船下的故事。由一艘船的角度,它會帶領後來與它相遇的我們,看到什麼呢?
如搭乘一艘非現實的大船。此回專題,我們嘗試以不同於過去的視角,跟讀者一起思索「世界觀」,一起感受、想像,從世界各地來到這島上的文學作品,千姿萬態,可能同時極大又極微,既開放也私密,能引領我們去探到多遠的邊界?每個微小世界將彼此展現怎樣的差異風景?
「發現差異」。在陳夏民與沈嘉悅的菲、緬作品對談中,在現場聽他們一再聊起,指的是日常共處的新移民們,特別有感觸。或是那些充滿驚喜的同而不同──約稿形式雖近,但作家們想寫信給誰,譯者們推薦哪些(事前我們一無所知的)私房書,收到之前都讓我們像等禮物揭曉般滿懷期待。而比起我們,這些受訪者、邀稿對象們真的都曾從空間或作品,見識過更多更遠的遠方。
我們短短一生多半不會有機會去過那麼多國家,更無法讀完所有作品(或只是專題最後附上的,約七百筆書目的書單);但僅僅是想到曾有、正進行式發生的,那麼多可打開的視窗、可前往的旅程,仍不禁讚嘆,我們真的置身於人類文明時間之流最好最豐沃的河段呢。
當然,這不免使得製作這回專題的過程,有幾分「環遊世界八十天」那樣,由一個激不得的賭局開始,不顧代價後果地趕行程,有點兒走馬看花(但豈無悠閒風雅呢),或許遑論真正深入各文化區域的最深刻神髓(少年時很喜歡的,麥克安迪《說不完的故事》總這樣說:「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且經歷這趟紙上旅程後,世界還是原來的世界,我們與世界的既存關係、認識,也不可能馬上改變。但必定可確然覺察的,自這趟旅程開始,若您願做一個「書房裡的世界旅者」,多少是與前一瞬、前一念、前一步有些不一樣了;有機會再熟練一點點:將世界縮於書房一隅;將他者的半生旅程聚於一念。
‧
本期還有其他時空旅程,以不同路徑帶領讀者展開行旅所見。譬如「編輯人,集合!」校刊特輯,布列(雙北市)高中校刊社關注的各種面向與呈現;好評第三回的「草原副刊」短專欄亦是十位作家人生旅路吉光片羽。本期初次於「銀光副刊」規畫、以季為周期輪番登場的多位文宿專欄,則見證(以歲月作為遠方的)旅途終能一再回返生活,譬似平日的拈花意趣,或午後一夢,或一趟貼近歷史的奔赴。又或如雷驤追想老友沙究,更是動人至極的深情跡證。
人哪人,總貪心地希望兼得:既知曉來時路,眼前又有無限可能。這(對知識、回憶、情感的)貪欲使得世界更大更複雜。那麼,是否還能記得時時提醒,對這漫浩浩大千世界保持敬意與好奇?而跋涉的意義,是於此過程中更內省地體悟謙卑,還是積極向這世界學習那樣的開闊多元?我們沒有答案。或答案(以及問題)也每一刻、每一程都在改變──這或許才使得,每個始於「跨出一步」的旅行,都顯出無比珍貴。(丁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