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 112/07/15 [第73卷7期]:新農業部署 臺灣永續Ready Go

點閱:2

其他題名:Harvest semi-monthly

作者:豐年編輯部編輯

出版年:2023.07

出版社:豐年社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16

本期內容簡介

新農業部署 
臺灣永續Ready Go

「請政府多多照顧脆弱又忠厚的農民!」1988年520農民運動前, 《豐年》38卷9期的意見專欄內刊載了農民的吶喊聲,當期臺灣 省政府農林廳廳長余玉賢以專文《開創更活的農業》,期勉農場 經營者「要有堅定的信心,勇於創新接受新觀念與新環境之挑 戰,重視資訊吸收新知,應用現代技術提升農產品質,並降低成 本增加競爭力,以促使農業進一步發展,而且活得更好。」

隨著時代變遷,當年農民運動的七大訴求:全面辦理農民農眷保 險、開放肥料自由買賣、增加稻米保證收購價格與收購面積、廢 止農會總幹事遴選、廢止農田水利會會長遴選、設立農業部及農 地開放自由買賣,期間陸續達成其中五項,35年後正式成立的農 業部,完成了第六項訴求,可說意義重大。

時值「豐年社」73週年社慶,為讓更多人認識農業部成立的發展 歷程,本期《豐年》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吉仲,分享 農委會在推動農業部成立所做的努力以及願景。同時介紹從農 復會到農業部的沿革,記錄2016年政府推動新農業以來的重大 政策,也傳達農業產學界對農業部的關心與期許,一起讓臺灣農 業邁向永續,農民活得更好!
雜誌簡介
 
豐年社成立於民國40年,並於同年7月15日發行「豐年」半月刊,這是一本專業的農業雜誌,主要在介紹農業新知,改進農業生產,進而提高農民所得。所以「豐年」的發行宗旨是「農民之友、生產之道」。後來由於經濟結構及農村社會的改變,「豐年」的內容也隨之調整,除強調生產外,也注重生活與生態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豐年」半月刊已連續發行了60餘卷,在過去60餘年間,「豐年」與台灣的農業一起成長,詳實紀錄了台灣農業發展的經過。多少年來,「豐年」也一直扮演著政府與農民之間的橋樑,宣導政府政令,也反映農業、農民及農村問題,在早期的台灣農村中是很多人必讀的刊物。「豐年」目前以雙周刊繼續刊行。
  • 農產新豐味 Agri Nova 根節蘭>切花、盆花、景觀花卉多元運用 平地栽培根節蘭新品種「桃園1號-白玉精靈」
  • 豐話題 Agri Topic 糧食安全>大通膨時代的糧食安全 淺談維繫良種的重要性
  • 豐寫真 Agri Album 一畝田 一串蚵
  • 人物專訪 Agri People 農業達人>酸甜點滴在心頭,阿恰恰黃金山竹
  • 農業技術 Agri Technology 森林蜂產品>森林蜂產品的生產:林下養蜂 林下經濟品項作業管理及其效益評估
  • 他山之石 Agri Case 農業勞動力>添補農業勞動力,移工政策助農業永續 借鑒美國農業勞動力短缺因應措施
  • 寶島水果 Formosa Fruit 芒果>喚醒夏日的味覺 臺灣芒果總動員
  • 農村文化 Agri Culture 老頑童說故事>拾穗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