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东京设计展览DESIGNTIDE再发现(上)

发表时间:2025-02-05 点阅:917
Responsive image
2024年底去看了睽违12年再度举办的「DESIGNTIDE TOKYO」展览,这个在过去总是有着浓厚实验性与前卫性色彩的展览总让人深受启发,还还包括举办的地点也往往让人兴味盎然。

DESIGNTIDE开始于2005年,承接了Tokyo Designers Block停办后东京的设计能量,一开始在东京街区举办且日益活跃;到了2008年更名为 DESIGNTIDE TOKYO,并以东京中城作为主要会场,持续每年于秋季举行,一直到2012年为止。展览得出展者包括邀展设计师与征集设计师参与,并以「交换思考的场所」为主题,着重在设计师的创造力,展示作品也探索设计的新潮流(TIDE)。

DESIGNTIDE的主会场设计往往也备受瞩目,它起用具有潜力的年轻建筑师与设计师进行会场构成,演示形式不拘,让会场本身也是一件作品。像是当年的年轻设计师谷尻诚就曾利用不织布(2008)或是大量的棉花(2009)设计出轻盈且界线模糊的展区会场让人记忆犹新。

今年的会场选在日本桥室町的MITSUI HALL,由兵库出生的女性建筑师板坂留五负责会场构成,她以「闪烁的焦点」为概念,并在艺术家吉野俊太郎的协助下完成设计。在这个场地中,一片片高低悬挂的大块不织布覆蓋整个大厅,一方面引导参观者的视线,同时又创造出有区隔性又保有自由的空间场域,希望打造出让人聚焦的场域,以自己的方式与展品对话、互动,成为每个焦点都能闪烁且满盈的空间。

我很好奇时隔12年后,展览所挑选的产品设计发生了什么变化?且当我们被太多美丽外观与高强技术下的产品洗礼过后,作品背后的论述往往会更令人期待;特别是日本的设计教育更着重于思考,因此当观看作品并对比作品论述时,了解设计师的发想与思考后,便对作品会更加领会。大致看来,展出的作品都有相当的成熟度与可行性,且透过产品阐述著当今所关注的议题,包括有地方传统工艺的创生、永续性的探讨、新旧材质的尝试与探讨,或者是反映当下生活所衍生的新需求,当然还保留了以前就有的可采购的「MARKET」区,不用担心看展后会空手而回。

这次的展览还是有很多有趣的作品,我先挑了这件作品与大家分享:

其中,会场有一区是「SPECIAL EXHIBITION」区,它并不出现在场刊和网站的神秘展品,其中一款名为「シンコキュウ」(深呼吸)的桌上型装置令我印象深刻。

这款长得很像金属汉堡的装置每隔一段时间会像蛤蛎般开阖(?),缓慢明灭的灯光搭配着声响,原来是呼吸诱导装置,这是基于庆应义塾大学有关呼吸设计的研究成果,鉴于现代人长时间注视电脑或手机萤幕,导致无意识地呼吸变浅或短暂停止,称之为「萤幕无呼吸症候群」,该问题可能会降低专注力和理解力,因此便开发了这个特殊的装置,以声光来引导使用者每隔10~30分钟进行约1分钟的呼吸运动,来维持专注力并减轻工作压力,让人慢下来的疗愈感受。

这个装置包括了产品设计设计师松山祥树、声音设计是作曲家小西辽(象眠舎主宰、CRCK/LCKS领队)担当,圆润可爱的造型,如果可以拿来当蓝芽音响也很不错(?)(待续)

DESIGNTIDE TOKYO
https://designtide.tok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