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簡介: 《經理人月刊》橫跨兩岸華人、多元媒體平台,談內部、談管理、談創造高效率的工作者、管理者、經營者,期許培養出「誠信、專業、創新、當責」的經理人。
簡介
本期內容簡介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更幸福,更成功
不只一次在書裡,讀到亨利.福特(Henry Ford)經常被引述的一句話:「為什麼每當我要的是一雙手,卻還附帶了一個腦?」
這句話的含義不難解讀,在標準化的生產線上,只需要人的雙手靈巧地把事情做對,不需要他們動腦筋去想做對的事。比較值得深思的反而是,福特為什麼會覺得員工的手和腦可以切割?彷彿人走進公司大門,可以自動把腦遺留在外頭。
隨著職場思維的迭代更新,我們已經知道,組織不只要員工動手,更要動腦,「帶著解決方案去找主管」也成為工作常識。如果員工的手是職場標配1.0,腦是職場標配2.0,心就是標配3.0了。員工的腦,不只用來解決工作問題,還會運轉著他的人生問題。
研究快樂學或幸福學(Happiness)的專家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幸福學研究》(Happiness Studies:An
Introduction)這本書裡提到,很多人都認為,功成名就、財務富足會帶來幸福,然而,「成功是因,幸福是果」的公式不盡正確,「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功,都不會帶來長期的幸福」。班夏哈用學術研究論證,升等教授或中樂透,都只會快樂一下,不保證幸福一世。
這道公式的因果關係,其實是倒過來的:幸福水平的提升,會增加成功的可能性。《這一生的幸福計劃》作者索妮亞‧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和同事研究發現,「職場上,快樂的員工工作更投入,工作自主性及工作滿意度更高,工作表現也更出色。」
班夏哈為幸福學研究提出5個面向,分別是精神(spiritual)、體能(physical)、智識(intellectual)、關係(relational)和情緒(emotional)。套用在職場上,可以藉由讓工作有意義感;維持身體健康,適度休息;有心理安全感,對工作保有好奇心與開放性;友好的夥伴關係;以及情緒穩定與壓力釋放等等,讓員工更幸福,組織更成功。
想要植物開花結果,要灌溉;要馬兒快跑,要餵草。道理簡單,卻愈來愈行不通。餵了草,馬不見得快跑;用心呵護,植物也未必茂盛。組織或主管,都還要做更多,因為人有手有腦有心,不是花了錢、給了假、提供了福利,只想買手買腦、買工時,其他不管不顧。
最後還要思考一個問題,公司為什麼要關心員工的幸福?這跟企業為什麼要CRS或ESG很像,可能是為了漂白漂綠,也可能是可以賺更多錢,吸引更多員工。如果說服組織關心員工的動力之一,是因為更幸福的員工成效更高,組織績效更好。我好像想天真一點:純粹就是關心人,這就是目的,不是手段,只是績效或成效會附帶而來。
總編輯
齊立文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更幸福,更成功
不只一次在書裡,讀到亨利.福特(Henry Ford)經常被引述的一句話:「為什麼每當我要的是一雙手,卻還附帶了一個腦?」
這句話的含義不難解讀,在標準化的生產線上,只需要人的雙手靈巧地把事情做對,不需要他們動腦筋去想做對的事。比較值得深思的反而是,福特為什麼會覺得員工的手和腦可以切割?彷彿人走進公司大門,可以自動把腦遺留在外頭。
隨著職場思維的迭代更新,我們已經知道,組織不只要員工動手,更要動腦,「帶著解決方案去找主管」也成為工作常識。如果員工的手是職場標配1.0,腦是職場標配2.0,心就是標配3.0了。員工的腦,不只用來解決工作問題,還會運轉著他的人生問題。
研究快樂學或幸福學(Happiness)的專家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幸福學研究》(Happiness Studies:An
Introduction)這本書裡提到,很多人都認為,功成名就、財務富足會帶來幸福,然而,「成功是因,幸福是果」的公式不盡正確,「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功,都不會帶來長期的幸福」。班夏哈用學術研究論證,升等教授或中樂透,都只會快樂一下,不保證幸福一世。
這道公式的因果關係,其實是倒過來的:幸福水平的提升,會增加成功的可能性。《這一生的幸福計劃》作者索妮亞‧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和同事研究發現,「職場上,快樂的員工工作更投入,工作自主性及工作滿意度更高,工作表現也更出色。」
班夏哈為幸福學研究提出5個面向,分別是精神(spiritual)、體能(physical)、智識(intellectual)、關係(relational)和情緒(emotional)。套用在職場上,可以藉由讓工作有意義感;維持身體健康,適度休息;有心理安全感,對工作保有好奇心與開放性;友好的夥伴關係;以及情緒穩定與壓力釋放等等,讓員工更幸福,組織更成功。
想要植物開花結果,要灌溉;要馬兒快跑,要餵草。道理簡單,卻愈來愈行不通。餵了草,馬不見得快跑;用心呵護,植物也未必茂盛。組織或主管,都還要做更多,因為人有手有腦有心,不是花了錢、給了假、提供了福利,只想買手買腦、買工時,其他不管不顧。
最後還要思考一個問題,公司為什麼要關心員工的幸福?這跟企業為什麼要CRS或ESG很像,可能是為了漂白漂綠,也可能是可以賺更多錢,吸引更多員工。如果說服組織關心員工的動力之一,是因為更幸福的員工成效更高,組織績效更好。我好像想天真一點:純粹就是關心人,這就是目的,不是手段,只是績效或成效會附帶而來。
總編輯
齊立文
本雜誌收錄卷期
(目前共有168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