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簡介: 香港文學如何可以在更良好的土壤上開出更出人意表、令人不敢逼視又難以漠視的花朵,數十年來無數關懷文學的人均念茲在茲。2006年,《字花》正式誕生,並致力以更張揚鮮明而大規模的方式去建設香港文學
簡介
本期內容簡介
賣點:
寫作始於紙上,或也該於紙上劃上句號。寫作者均有出版之夢,如何才能到及這看似十分遙遠的里程碑?往後又要面對些甚麼?本期封面專題「新手作者的初始旅程」,邀來梁莉姿、郭梓祺、後話文字工作室,以不同角度討論文學創作和書本出版的旅程,探討新手作者的可能性,與讀者一同探索文字與寫作的意義。
● 邀請梁莉姿、郭梓祺撰文分別分享持續寫作與開辦文學班的經驗,由此反思作家和讀者的身分認同;訪後話文字工作室討論新手作者的創作與出版旅程。
● 專訪紀錄片《公開試當真》主演許賢、導演贊師傅,細說公開試路上的成長,並探討身教的重要性;
● 跨界專欄「倚音」刊登陳康濤詩作〈渠路〉,結合Sunny Yu的音樂和高立畫作,以不同媒介營造「渠路」裡懸疑壓抑的空靈景象;
● 專訪電影COEX 創始人梅志雄,分享檳城藝文空間COEX的設計風格和特色及營運文化平台的經驗。
內容簡介:
本期《字花》以「新手作者的初始旅程」為題,為新晉作者剖析邁向作家之路的首段旅程,探索開初需要跨過的障礙與破除的迷思。本期分別邀來梁莉姿、郭梓祺及後話文字工作室,從作者、文學班教師及出版社三種視角,整理過往經驗,指認盲點,導引方向。到底我們需要如何準備,才能令寫作的旅程事半功倍?哪些事情真正值得在意,而又有哪些根本不必介懷?在奮力書寫以外,我們尚有許多許多,需要提前預估的思考。
──葉梓誦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新手作者的初始旅程」
● 梁莉姿分享自少時寫作、反覆投稿和出版的心路歷程,以及探討進入專業出版與版權外銷後的寫作維度
● 郭梓祺談開辦文學班的起源及經歷,重返曾經那些討論閱讀、寫作、鑑賞的具體場景
● 訪後話文字工作室,以出版社視角理解新手作者的出版準則,以及成書過程和營銷策略
現場、專訪
● 聚焦2024首爾國際書展的選題設計和成功「獨立」的景象,以及書展如何使商業與獨立出版並存。
● 專訪移居外地九十後青年作家王証恒和梁莉姿,談談離散文學的困頓及寫作方式的轉變;
專欄、起格
● 謝曉虹專欄「病遊記」書寫癌症病人與醫生的故事,探討現代醫療的兩難以及時間的循環;李維怡專欄「無何有城紀系列」以小說連載形式,探討想像與記憶、邊界與國度、結構與游離
● 「起格」有陳寶珣、王兆基、李顥謙等人的詩作,及沐羽、梁莉姿、劉清華等人的散文作品
《花字》
● 專訪紀錄片《公開試當真》主演許賢、導演贊師傅,由紀錄片談到面對高考與文憑試的心境,以及「失敗」如何引導成長與突破自身潛能
● 收錄陳康濤詩作〈渠路〉,結合獨立音樂製作人Sunny Yu和藝術家高立分別創作的音樂和畫作,三種媒介互相扣合,營造懸疑和壓抑感,使〈渠路〉更有畫面感;
● 更多精彩內容包括:伍宇烈反思舞衣與舞者的關係及其重要性;黃言丹專訪COEX 創始人梅志雄,了解COEX的社區實驗空間⋯
「搏盡就無悔?搏盡等於成功?身教者許賢認為很難說阿康算成功,因為他畢竟考不進大學,但若沒有這次真人秀的機會,他便看不到突破潛能的自己,學不到引領他成長的方面,這次失敗將會是他之後成功的一部分。 」——〈《EA Exam真係驚》電影版之今次要當真〉曾繁裕訪許賢及贊師傅
賣點:
寫作始於紙上,或也該於紙上劃上句號。寫作者均有出版之夢,如何才能到及這看似十分遙遠的里程碑?往後又要面對些甚麼?本期封面專題「新手作者的初始旅程」,邀來梁莉姿、郭梓祺、後話文字工作室,以不同角度討論文學創作和書本出版的旅程,探討新手作者的可能性,與讀者一同探索文字與寫作的意義。
● 邀請梁莉姿、郭梓祺撰文分別分享持續寫作與開辦文學班的經驗,由此反思作家和讀者的身分認同;訪後話文字工作室討論新手作者的創作與出版旅程。
● 專訪紀錄片《公開試當真》主演許賢、導演贊師傅,細說公開試路上的成長,並探討身教的重要性;
● 跨界專欄「倚音」刊登陳康濤詩作〈渠路〉,結合Sunny Yu的音樂和高立畫作,以不同媒介營造「渠路」裡懸疑壓抑的空靈景象;
● 專訪電影COEX 創始人梅志雄,分享檳城藝文空間COEX的設計風格和特色及營運文化平台的經驗。
內容簡介:
本期《字花》以「新手作者的初始旅程」為題,為新晉作者剖析邁向作家之路的首段旅程,探索開初需要跨過的障礙與破除的迷思。本期分別邀來梁莉姿、郭梓祺及後話文字工作室,從作者、文學班教師及出版社三種視角,整理過往經驗,指認盲點,導引方向。到底我們需要如何準備,才能令寫作的旅程事半功倍?哪些事情真正值得在意,而又有哪些根本不必介懷?在奮力書寫以外,我們尚有許多許多,需要提前預估的思考。
──葉梓誦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新手作者的初始旅程」
● 梁莉姿分享自少時寫作、反覆投稿和出版的心路歷程,以及探討進入專業出版與版權外銷後的寫作維度
● 郭梓祺談開辦文學班的起源及經歷,重返曾經那些討論閱讀、寫作、鑑賞的具體場景
● 訪後話文字工作室,以出版社視角理解新手作者的出版準則,以及成書過程和營銷策略
現場、專訪
● 聚焦2024首爾國際書展的選題設計和成功「獨立」的景象,以及書展如何使商業與獨立出版並存。
● 專訪移居外地九十後青年作家王証恒和梁莉姿,談談離散文學的困頓及寫作方式的轉變;
專欄、起格
● 謝曉虹專欄「病遊記」書寫癌症病人與醫生的故事,探討現代醫療的兩難以及時間的循環;李維怡專欄「無何有城紀系列」以小說連載形式,探討想像與記憶、邊界與國度、結構與游離
● 「起格」有陳寶珣、王兆基、李顥謙等人的詩作,及沐羽、梁莉姿、劉清華等人的散文作品
《花字》
● 專訪紀錄片《公開試當真》主演許賢、導演贊師傅,由紀錄片談到面對高考與文憑試的心境,以及「失敗」如何引導成長與突破自身潛能
● 收錄陳康濤詩作〈渠路〉,結合獨立音樂製作人Sunny Yu和藝術家高立分別創作的音樂和畫作,三種媒介互相扣合,營造懸疑和壓抑感,使〈渠路〉更有畫面感;
● 更多精彩內容包括:伍宇烈反思舞衣與舞者的關係及其重要性;黃言丹專訪COEX 創始人梅志雄,了解COEX的社區實驗空間⋯
「搏盡就無悔?搏盡等於成功?身教者許賢認為很難說阿康算成功,因為他畢竟考不進大學,但若沒有這次真人秀的機會,他便看不到突破潛能的自己,學不到引領他成長的方面,這次失敗將會是他之後成功的一部分。 」——〈《EA Exam真係驚》電影版之今次要當真〉曾繁裕訪許賢及贊師傅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香港文學如何可以在更良好的土壤上開出更出人意表、令人不敢逼視又難以漠視的花朵,數十年來無數關懷文學的人均念茲在茲。2006年,《字花》正式誕生,並致力以更張揚鮮明而大規模的方式去建設香港文學——是的,我們年輕而且微小,卻抱持重要、真切而且合理的願望。《字花》的編輯及設計人員,均是出生於七十年代末,未滿三十的年輕人。在組成《字花》之前,我們都只是零散的散兵游勇。而我們願意結集在一起,其原因有二:一,在創作及學習文學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了讓自身得以呼吸生長的空間,並收穫了豐盈幽微莫可名狀的樂趣,這樂趣甚至維持多年而不見褪減——是以我們企望,其他人也可以在文學中體味到類似——或迥然不同——的樂趣。同時,我們也發現這社會比以前更需要文學,因為我們看到,愈來愈多平板虛偽、似是而非、自我重複的話語滲入無數人的生命,同時香港社會的隔膜與割裂愈來愈大,各種無形宰制日趨精微而無所不在。而文學,正是追求反叛與省察、創意與對話的複雜的溝通過程,我們的社會需要文學的介入。
與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目標吻合:《字花》將是一本高質素的綜合性雜誌,我們將竭力以自身所知所學所感所能,將高水準的作品呈現於讀者眼前。我們相信,創作應該是多元的美麗,評論應該是尖銳的交流,設計風格不是外在的末節而是表達態度的核心之一——三者聚合一起,連綿地碰撞我們自身與社會及時代的局限。《字花》力圖打破各種局限,如果年輕是代表勇於嘗試和更新,我們願意宣稱自己是年輕的;然而惟望各位相信,年輕不等於幼稚,活潑不等於輕率。高質素的文學雜誌不等於某種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拒人千里,始終希望以跳脫活潑的形象,與讀者及作者一同向未知的世界伸手、探入。我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我們與我城的人一樣,在城市中浮游:思考、行街、唱k、論辯、運動、購物、抗議、設計微小的裝置以觸發自我的流動。你可以想像幾乎已經不年輕的年輕人,以非常嚴謹的要求為基礎,去表現恣肆的活潑嗎?其實,這樣弔詭的文學工作者在歷史上不可勝數,是他們的弔詭,繪出了文學的豐富。因此,《字花》是具有野心的:我們會以自身的最大能量去推動幫助我們成長的文學藝術之發展,立足於我們成長的城市和時代,主動尋求兩岸三地的思想和作品交流,面向具體地多元變易的全球世界,指劃一個更具能量的未來。《字花》更將盡力照顧本土出版事業,關注發行與推廣;因為,對本來與文學並不親密的陌生人,我們將會花最多心力,以試圖拉著他們的手。
《字花》知道這些目標之巨大與我們力量之微小。然而,《字花》知道,《字花》並不是在一無所有的貧土上成長。因為我們心中所想的,恰如許多先於我們站出來建設文學的先行者。在這個意義上,《字花》從不孤獨,而且相信連結——各位的支持,《字花》銘感於心。《字花》輕快地笑著,說:我們會做得比你們所想的更加多,我們並不止於你所看見的樣子。《字花》是一個「不可能」的嘗試,但正是因為我們實際地考察各種具體的需要,才會要求看來不可能的東西。我們的努力,終會在無邊際的天空裡,造成持久的爆炸。一切已經開始。
香港文學如何可以在更良好的土壤上開出更出人意表、令人不敢逼視又難以漠視的花朵,數十年來無數關懷文學的人均念茲在茲。2006年,《字花》正式誕生,並致力以更張揚鮮明而大規模的方式去建設香港文學——是的,我們年輕而且微小,卻抱持重要、真切而且合理的願望。《字花》的編輯及設計人員,均是出生於七十年代末,未滿三十的年輕人。在組成《字花》之前,我們都只是零散的散兵游勇。而我們願意結集在一起,其原因有二:一,在創作及學習文學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了讓自身得以呼吸生長的空間,並收穫了豐盈幽微莫可名狀的樂趣,這樂趣甚至維持多年而不見褪減——是以我們企望,其他人也可以在文學中體味到類似——或迥然不同——的樂趣。同時,我們也發現這社會比以前更需要文學,因為我們看到,愈來愈多平板虛偽、似是而非、自我重複的話語滲入無數人的生命,同時香港社會的隔膜與割裂愈來愈大,各種無形宰制日趨精微而無所不在。而文學,正是追求反叛與省察、創意與對話的複雜的溝通過程,我們的社會需要文學的介入。
與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目標吻合:《字花》將是一本高質素的綜合性雜誌,我們將竭力以自身所知所學所感所能,將高水準的作品呈現於讀者眼前。我們相信,創作應該是多元的美麗,評論應該是尖銳的交流,設計風格不是外在的末節而是表達態度的核心之一——三者聚合一起,連綿地碰撞我們自身與社會及時代的局限。《字花》力圖打破各種局限,如果年輕是代表勇於嘗試和更新,我們願意宣稱自己是年輕的;然而惟望各位相信,年輕不等於幼稚,活潑不等於輕率。高質素的文學雜誌不等於某種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拒人千里,始終希望以跳脫活潑的形象,與讀者及作者一同向未知的世界伸手、探入。我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我們與我城的人一樣,在城市中浮游:思考、行街、唱k、論辯、運動、購物、抗議、設計微小的裝置以觸發自我的流動。你可以想像幾乎已經不年輕的年輕人,以非常嚴謹的要求為基礎,去表現恣肆的活潑嗎?其實,這樣弔詭的文學工作者在歷史上不可勝數,是他們的弔詭,繪出了文學的豐富。因此,《字花》是具有野心的:我們會以自身的最大能量去推動幫助我們成長的文學藝術之發展,立足於我們成長的城市和時代,主動尋求兩岸三地的思想和作品交流,面向具體地多元變易的全球世界,指劃一個更具能量的未來。《字花》更將盡力照顧本土出版事業,關注發行與推廣;因為,對本來與文學並不親密的陌生人,我們將會花最多心力,以試圖拉著他們的手。
《字花》知道這些目標之巨大與我們力量之微小。然而,《字花》知道,《字花》並不是在一無所有的貧土上成長。因為我們心中所想的,恰如許多先於我們站出來建設文學的先行者。在這個意義上,《字花》從不孤獨,而且相信連結——各位的支持,《字花》銘感於心。《字花》輕快地笑著,說:我們會做得比你們所想的更加多,我們並不止於你所看見的樣子。《字花》是一個「不可能」的嘗試,但正是因為我們實際地考察各種具體的需要,才會要求看來不可能的東西。我們的努力,終會在無邊際的天空裡,造成持久的爆炸。一切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