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享生活誌 [第55期]:開一間理想中的 小吃店

點閱:1

其他題名:享生活誌Life Disign Magazine

作者:我城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出版年:2016.11

出版社:我城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16

本期內容簡介
 
NO.55《開一間理想中的小吃店》
We can't live without Taiwanese food
 
碗內見天地 真正的生活哲學家
認識臺灣不能不談吃,更不能不談臺灣人吃的方式。舒國治老師在《台北小吃札記》中寫到:「如今的臺北絕對是世界級都會,但在豪奢酒店餐廳的縫隙裡,質樸陳舊,甚至略顯笨拙的小館子、小吃攤卻仍如草木般怡然生長著。」舒老師這番話即是小日子55期的主題精神,這個月我們走訪臺灣五個縣市,挖出與時俱進的臺灣美食,主理人傳承了舊時一絲不苟的手藝,摻入新一代設計,再撒上些許叛逆跟用心,成就一道道別有滋味的臺灣料理。
 
高雄的不糊麵線,兩個餐飲外行人從零學起,在容器跟醬料都加入設計巧思;藏身老公寓二樓的臺北時寓牛肉麵,極有層次的口味,就如同它充滿故事的空間;臺中盛橋刈包主理人史奈普引用電影料理鼠王的臺詞:「並非誰都能成為偉大的藝術家,不過偉大的藝術家卻可能來自任何角落」。本期介紹的這些主理人,在我心中都是各據一方的藝術家,將臺灣小吃以職人精神對待,一小碗內蘊藏說不完的哲理。
 
小日子從本期將增頁為116頁,價格也調整到125元。之前單本100元的零售價,對我們的製作成本負擔頗大,如果銷量好的時候,我們小家庭還能簡樸度日,一旦景氣不好或是我們又雄心大發地挑戰冷門的封面題目,銷量不如預期,就會拉警報。這是獨立發行的出版社逃不了的宿命跟挑戰,即使家境不寬裕,但碰到想做的題目(像本期橫跨五個縣市的製作)錢還是忍不住花下去。
 
這期新登場的是「工作室的日常」,未來每期我們將走訪一位設計師的工作室,這些平常不開放參觀的私人工作場域,隱藏了設計師/創作者的靈感繆思跟生活用品。透過這些「偷窺」的角度,可以看到生活細節,或許做不出他們的作品,但活得像個設計師,也不錯呢。
 
開了店之後很多讀者親自跑來表達對我們的喜愛,時時刻刻可以感受第一線的熱情,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動力。謝謝讀者們包容跟支持我們在內容跟價格上做的調整,我們不會讓大家失望的,小日子會一直努力,做得很好、更好、非常好。

雜誌簡介
 
於2012年4月發行《小日子享生活誌》創刊理念源自想要創造一本屬於台灣土地的生活風格雜誌,內容涵蓋設計、建築、飲食、音樂、電影、閱讀等。
 
有鑑於市面上主題雜誌太多,小日子團隊認為編輯到位才是重點,因此我們採取的製作手法,不追求濃妝艷抹的重鹹口味,而是將純粹道地的材料原味呈現給對於簡單美好生活有渴求的讀者,這些人散居在各行各業,在意知性閱讀的質感,也積極追求感官的愉悅靈敏。
 
當愈來愈多人熱衷過屬於自己舒服的小日子,我們的社會就真的變成一個生活有風格的地方,這不但讓我們活得更好更有意思,更會讓這塊土地變得更有創意、更有文化爆發力。

  • 小日子行事曆
  • 聊聊天 趙德胤 × 吳可熙:試鏡之後 開始捲入的電影事件
  • 中年大叔的生活偏見 大叔覺得保養身體和回家陪媽媽吃飯很重要
  • 工作室日常 走入90後平面設計師的共同工作室
  • 北臺灣旅人日記 海潮白浪襲來 一個人的寧靜時分
  • 小日子享生活選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