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月刊 [第87期]:戴以恆 專輯

點閱:1

並列題名:Daguan monthly

作者:大觀月刊編輯部編輯

出版年:2016.12

出版社:雅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本期內容簡介
 
NO.87‐2016年12月
 
自由與限制文.陳麗玲
 
九月下旬探親返臺回到公司,第一眼見到辦公桌上一個熟悉的小郵包,裹得方方正正,裡外是工工整整不見一絲潦草的正體字,那是來自千里外湖南長沙的傅老師來稿。每次見到這字跡,心裡會莫名激動:耄耋之齡仍持續研究,研究之外還不斷探索,見一物必究其詳、正其源。〈中國青銅器上的早期刻紋畫〉是傅老師研究精神貫徹的呈現。傅老師來稿我都先讀,而且因為是正體字,沒有閱讀的距離感。我倒是從沒探過老先生在少有人會寫正體字的環境下,他如何寫正體?又為何願意不怕麻煩寫正體?如果傅老師早就放棄寫正體字,就少了要寫或不寫正體的自由,而只有寫簡體的限制。
 
自由與限制之題,由此而來。
 
早期海派山水畫中有「戴家樣」一詞,這是描述從杭州輾轉帶到上海並影響海上山水畫風貌,結合吳門畫風和四王體系的山水畫格。清初以降四王發展到極致卻成了限制,而松壺、京江、「戴家樣」的產生,回到求畫理、重造型的自由體現。了解戴氏後輩在滬上畫壇的活動,就明白近代海派山水其實最主要是接受了吳門畫風影響一說之來龍去脈。戴以恆為本期「翰墨名家」的主角。
 
上期甫刊開啟嶺南畫派先河之〈二居的繪畫藝術〉,本期即見楊善深嫡傳弟子李源海的展覽報導。看似西式構圖的畫面中,巧妙融入嶺南派用水、用粉傳統技法,而嶺南畫派注重繪畫氣氛與質感光線的渲染烘托,都在其畫作中呈現。西畫的物象表現方式及日本畫之用彩技術是限制,融入中國畫以求創新改良是自由,才有了現今所見引西潤中、折衷中西的畫派。嶺南畫派的精品常在蘇富比拍場出現,是地緣之利;在臺灣也有傳人佳品,就值得一覽了。
 
傳世瓷器裡,或許因貿易推展之功,青花是特別為人知的一支,而明代的景德鎮則成了歷史上產瓷的名鎮。〈大明幽藍‧浮梁翠色〉從時代、青花用料、造型風格、紋飾等方面切入,將明代近三百年的發展歷史分為兩期,專文連刊。釉料發色的不同,成了初入門者辨識瓷器時期的標記之一,這是限制的好處。
 
熱熱鬧鬧四天,臺北藝博結束了,今年我特別參加社團所辦的導覽活動。往年自己看,就會只看自己想看的。參加導覽是強迫自己去接觸刻意忽略或無心錯過的作品。果然以水墨為主的參展畫廊仍是少數,但以水墨本身為題材、或以墨以紙為媒材中介創作的藝術品,則有增加的趨勢,此等被歸類於當代水墨的,不乏質量之作。這是自由的可觀。
 
下月香港的第二屆水墨藝博標榜「放眼於現當代水墨藝術未來的發展」,有強烈的企圖心「要跟世界進行對話」。在這樣的思維中,我看到水墨或許是種限制,但水墨又展現了無盡的自由姿態。那麼以水墨來對話,才能像情話,綿綿不斷。

雜誌簡介
《大觀》月刊是中國古典藝術刊物的新品牌。由資深編輯群和專業作者攜手,向讀者推薦不可錯過的展覽、須要掌握的新知,並以豐富多元的主題和深入淺出的文字,介紹書畫文物專業知識,引領讀者循序漸進步入中國藝術美的世界。對於有心晉身藏家行列的讀者,市場即時報和專家精闢分析則是極佳參考。

  • 【編輯箚記】自由與限制
  • 【縱橫大觀】刻印不給‧以錐畫之 中國青銅器上的早期刻紋畫(上)
  • 【考古掠影】妙善蓮花‧相好莊嚴 藏傳佛教中的度母信仰及造像藝術
  • 【藍白輝映】大明幽藍‧浮梁翠色 明代青花瓷賞析(上)
  • 【方寸天地】溫文爾雅‧革故鼎新 略述張奕辰篆刻藝術
  • 【學術話題】中國美院古書畫鑑藏與修復研討會
  • 【藝林采風】論爭與融合 方人定致鄧芬書箚
  • 【市場動態】第二屆水墨藝博聚焦經典
  • 【展藝錄】展藝錄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