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旅遊教學的起點,始肇於一個念想。
當時,森林小學剛創立不久,所謂體制外教育的一切都還在摸索中,只是面對突然得來的自由,孩子們幾乎都快把屋頂給掀了。眼看課快上不下去,森林小學的校長朱朱不知怎地便起心動念:那就換個地方上課吧。
於是旅遊教學就這樣開始了,然後一屆屆的舉辦至今,也衍生出了行前周等教學安排。只是在漸趨完備精巧的課程規劃中,它的起始仍是一種隨興與變化。
若你要問旅行是甚麼,或許那會是一個,由熟悉之處前往不熟悉之處的過程。可能你已在旅遊網站上、在書上、在行前課中、在任何你能獲取相關資訊的地方先了解過你這次遠行將見到的東西,然後你在這由遠而近,在由近復遠的過程,感受到一切的變化。
或許那會是,火車的輪子與鐵軌在運轉中產生的振動,傳達到你身體與火車車體貼合的每一處、或許是走上了與故鄉不同的石造山道,看見他鄉的建築設計藏有著你並沒在旅遊網站上得到說明的功能、或許是在擔任嚮導的原住民朋友引領下,將耳朵貼在樹幹上,傾聽它內在細細的水流聲,這樣一種與土地的連結。
也或許會是,和原本熟悉的朋友在旅途中爭執、和不熟悉的同學在某次登山的途中互相協力攀越、和操著當地口音台語的當地人攀談,詢問能否告訴你哪裡可以找到公車站牌,這樣一種與人的連結。
旅遊,本來就必須學習的。
所以去旅行吧,讓孩子去旅行吧。在遙遠之處、熟悉之地外,讓他們用自由的靈魂去旅行,也讓旅行本身成為最好的教學。
章節
- 【人本論壇】還要走到哪一天?
- 【快樂爸媽,怎麼辦?】察覺自己
- 【與柯札克對話】不那麼快冷血,不那麼快心硬─與第一線教師共讀柯札克
- 【三重青少年基地】基地十五年,感謝有您─來自三重青少年基地的信
- 【一花一天堂】他的晚年
- 【校園事件簿】罪與罰(上)
- 【讀經典,談時事】經典作為可仰望的榜樣─《白玫瑰一九四三》的救贖記憶
- 【世界之窗】學校體罰在美國:一個批判式的歷史瞭解與分析
- 【家醫診間】下次失火時,吃冰淇淋吧!
- 【特寫】看金穗,看台灣電影─訪「金穗獎」策展人胡延凱老師
- 【監獄干我們屁事】非典型正義
- 【華麗島秘話】過年囉!你所不知道的年節妖怪傳說
- 【台灣媽媽.猶太生活48】「班」的故事
- 【流離生活】雙線多聲的族群移動
- 【每月書訊】《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一位教授在生命盡頭留給世人的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