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精采內容
【封面故事】台灣老化的 失速列車
小英首任結束,老人比現在多出一百萬人
人瑞數攀升財政吃重,中華民國還有「清朝人」
拚第二大城!林佳龍低調喜迎「超越花媽」
【財經】簡鴻文身兼多職惹議,台紙盟友反目
【人物】傅崐萁:花蓮要做兩岸中轉中心
【司法】法務部新見解 劉泰英不必再入獄
【財經】蘋果意外拉了聯發科一把
【二二八事件七十年】陳翠蓮《重構二二八》書摘
【封面故事】蔡政府遇 「少子+高齡化」雙重危機
小英首任任期結束,老人將比現在多出一百萬人
今年2月,台灣老年人口將首度超過幼年人口。這是難以再回頭的一
次變動,台灣國安將遇上少子加上高齡化的雙重危機,未來10年難
以迴避五大人口困境,包括勞力短缺、貧富不均、高教危機、長期
照顧、年金改革等。
蔡英文政府負責人口政策的政務委員林萬億雖然表示,「新政府面
臨高齡少子化同時出現,情況比日本還嚴重,我們已注意到了!」
但他說政府目前正處理幾大改革議題,之後會很快去面對。
只是高齡化問題來得又急又猛,也來得那麼無聲無息,是不是還有
餘裕等其他議題處理完才面對呢?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