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變是必須,不是選擇
我的第一支手機,應該是在1998年,花了
1萬5000元左右,入手一台深藍色的諾基亞(Nokia)6150。
將近20年後,Nokia已經把手機部門賣了,原本做電腦的蘋果(Apple)成為全球智慧型手機霸主,還入主音樂市場。現在我每天一張開眼睛,第一個動作就是滑開手機,多半是關鬧鐘,我也不怎麼戴手錶了。
我沒有訂報紙、停掉第四台,不管是讀新聞、聽音樂、看美劇日劇、拍照片、購物轉帳繳費買股票、聊天八卦聯絡感情,還有偷看相熟或不相熟的朋友在幹嘛,都在一台蘋果手機完成。我甚至早就開始期待,我不再需要錢包,拿來裝錢放卡,只要一台手機就可以了。
就在我日漸淪為一個超重度手機依存者的同時,這個世界的很多產業,都已經、或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革。Change or Die(不改變,就等死)、Innovate or Die(不創新,就等死)的口號,幾乎年年月月都掛在企業及其領導人的口中。
改變,是新常態,也是舊常態。從小到大,我們早就朗朗上口,「世界上唯一的不變,就是變。」
改變,我覺得有兩件事最殘酷。其中之一是,你想貪圖安逸,不變還不行。大到經濟崩盤了、產業沒落了、公司倒了,小到工作方式都電腦化和網路化了、你被開除了,都逼使人們必須掉頭轉向、另尋出路,跳出舒適圈。
另一個殘酷面是,很多人往往是事 / 死到臨頭,才不得不改變,要洞燭機先、未雨綢繆,在世界毀滅之前,先打造好避難方舟,是那麼的不容易。
於是,身處在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裡,我們需要愈來愈多的「力」:領導力、變革力、預測力、適應力、應變力、執行力、風險管控力、危機處理力⋯⋯讓人疲於奔命。
企業怎麼辦?領導人怎麼辦?個人又該怎麼辦?
談到變革或變革管理,很多人直覺就會聯想到組織重整、流程再造、購併、裁員,引進一套新系統降低庫存成本等,彷彿要「大刀闊斧的大動作、大計畫」,因此也很反射性地就認為跟自己不相干,是「大人物的事」。
不過,變革偏偏是一群人的事。老闆和員工沒有一起想要做改變,誰再著急也沒用。
這一期的封面故事,我們幫讀者整理了變革管理大師、哈佛商學院領導力榮譽教授約翰‧科特(John Kotter)橫跨數十年的系列經典著作,解讀組織轉型的8個步驟。
不知道讀者會不會像我一樣,有時候會對於彙整成一個猶如套裝軟體的7個習慣、8個步驟、9個環節⋯⋯心生懷疑或抗拒,彷彿安裝了以後,一切就能自動運作。
世界上要是有那麼多企業疑難雜症的現成解方(ready-made solutions),或許商業書報雜誌顧問也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了。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看?因為我們的知識和經驗永遠不足,我們無法確保成功,只能透過學習,盡可能地避險、降低失敗率。
科特的作品,如他自己在新作《超速變革》中所說,「找出最優秀的10%或20%(甚至只找表現最頂層的1%)的組織、觀察它們做了哪些事,⋯⋯也針對一般組織與表現不佳的組織,完成一樣的流程。找出它們之間的差異,並歸納出一些固定模式。」
複製仿效別人做對了哪些事、避開別人犯了哪些錯,再配合自己所處的環境和組織,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應變之道,應該是變動的時代裡,最安穩的護身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