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精采內容
兩岸新局將起
五二○前台海暗潮湧
習大大維NGO,小英穩台獨,突發事件對峙升
【特別企畫】專訪衛福部長陳時中:風險溝通我們做得還不夠!
【司法】「公民不服從」見解成抗議法律紅線
【政治】黨產會軍友社前舞劍,意在震懾婦聯會
【財經】中國一帶一路發展加速,誰能受惠?
【新新聞而立前行新十年】賴清德:《新新聞》是我的問政指南
【封面故事】五二○前台海暗潮湧
習大大維NGO,小英穩台獨,突發事件對峙升
蔡英文上任後,台海兩岸關係陷入一潭死水。北京、台北雙方都保持著戰略定力,努力不讓
兩岸交流交往過程中的小磨擦破壞大局。經過近10個月,今年3月間終於有了波瀾,而且是巨
大的暗潮潛動。
先是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一句「台獨的盡頭是統一」,惹來台北決策高層高分貝批評,接
著對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拋出「分治」氣球,似乎有意誘使蔡政府接受「一個中國」。
在台灣內部,蔡英文則用各種手法安撫獨派、把他們收納入體制,避免難以控禦。甚至陸委
會主管們都向獨派大老們簡報業務。在中國內部,習近平上台後緊縮民間社會空間,維穩第
一。去年又通過《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嚴控外國NGO活動。十九大之前,更不
能讓中國內部出亂子;而外部,對台與對美都是敏感議題。
也就在兩岸沉穩低調之際,台灣出了一個前陸生周泓旭共諜案,中國也發生台灣NGO工作者
李明哲因涉「國安」問題被捕。這是意外巧合還是兩岸博弈對峙中的一招?又將引起什麼連
鎖效應?
五二○蔡英文上任周年將屆,十九大權力布局大戲將上演。台灣海峽的暗潮潛動,會震盪出
兩岸什麼樣的新局?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