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育札記 [第335期]:在基地走跳

點閱:1

其他題名:Humanistic education journal

作者:人本教育基金會[編]

出版年:2017.05

出版社:人本教育札記雜誌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24

附註:英文題名: Humanistic education journal

本期內容簡介
 
在基地走跳
◎編輯部
 
基地開館十五年了。
這一期,三重青少年基地的夥伴們為我們帶來了七篇關於基地孩子的故事。其中有難以寫出完整句子的孩子、學不會騎腳踏車的孩子、說貓語的孩子、不敢看牙醫的孩子…
這些孩子身上的困難各不相同,卻真實的呈現了人是多麼複雜的一種生物,而人又如何囿於這些困境,以至於在青少年成長的階段中橫遭阻礙,成為不被理解的一群。
而在那一頭,青少年基地的夥伴們輕輕地、柔軟地陪著他們。
但即便歷經了十五年的經驗累積,陪伴的過程也不盡然是一帆風順的,人的困境根源於過去、現在、甚至未來,於是更多的時候,大人們為此耗盡所有心神。事實上,慎重面對另一個生命帶來的課題時,她們常常並不那樣的游刃有餘,有時懷疑自己,有時也得等待,等待著在一次次接納過後,時間可能帶來的改變。而幸好的是,孩子們總能在陪伴過後,更好的把自己展現出來。
因為基地的陪伴是不容易的。
她們陪伴,但並不代孩子的位去指揮他們的人生,陪伴是替孩子挪開一些絆腳石,讓他們能夠以自己的雙腳走自己的路。所以為了挪開這些絆腳石,她們總嘗試著讓目光不停滯在表面,進而看見孩子潛藏在表面需求底下的真實需要。
而當孩子得以從那些困境中脫身,甚至只要能夠對於自身困境有所明瞭時,他們就不再是那個老是被學習、人生追趕著,進而對自己生命無能掌控的青少年了,他們來到這裡,長出了生之勇氣。
於是有多少青少年來到這裡,便有多少種不同的困境與人生,而也有多少人從這裡,尋得了再次出發的力量。
有了好的陪伴,孩子就能夠自己長出能力,去面對廣大的未來。
於是青少年們來到了基地,整裝過後,終於能夠更好的面對自己的人生,出發。而基地的大人們也因為這些孩子的到來,成為了更能理解人的人。

雜誌簡介
 
《人本教育札記》自一九八九年七月創刊以來,已堂堂邁入第二○年。身為教育人文刊物,該刊深受台灣關心教育改造及社會變革的人士所讚譽。該刊內容深入淺出,極適合初階父母閱讀,無論是改進孩子的學習適應,或是充實本身對於教育方面的理解與批判,都可以得到最多元的識野。
 
在一片教育改革的聲 浪中,您是不是也不斷探索,怎麼給下一代更好的教育?身為父母、身為教師,又可以如何充實自己?進步的源頭,來自不斷的思索與釐清,《人本教育札記》是國 內第一本為家長及關心教育者所編寫的專業教育月刊,提供您看教育的不同角度,更是您教養孩子不可或缺的參考用書。

  • 【人本論壇】他也許比「李家同們」更有心胸─再談「怎麼討論1/2+1/3」
  • 【解放父母】上學第一天
  • 【父母無地圖】在故鄉尋找故鄉
  • 【森小故事】哄小孩洗碗
  • 【數學想想國】除法就是平分嗎?-記一堂有意思的數學課
  • 【一花一天堂】婚姻,繼續走走吧!
  • 【性別教育】與彩虹媽媽相逢
  • 【讀經典,談時事】高貴的價值-王爾德《來自深淵的吶喊》
  • 【家醫診間】安親班帶大的孩子們
  • 【看時事,認識台灣美術】黃土水的難題
  • 【台灣媽媽.猶太生活51】給小孩「暴走」與「排毒」的空間
  • 【華麗島秘話】外國人也能成神?-異鄉人如何融入台灣信仰
  • 【看電影的人】影展肉搏戰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