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在基地走跳
◎編輯部
基地開館十五年了。
這一期,三重青少年基地的夥伴們為我們帶來了七篇關於基地孩子的故事。其中有難以寫出完整句子的孩子、學不會騎腳踏車的孩子、說貓語的孩子、不敢看牙醫的孩子…
這些孩子身上的困難各不相同,卻真實的呈現了人是多麼複雜的一種生物,而人又如何囿於這些困境,以至於在青少年成長的階段中橫遭阻礙,成為不被理解的一群。
而在那一頭,青少年基地的夥伴們輕輕地、柔軟地陪著他們。
但即便歷經了十五年的經驗累積,陪伴的過程也不盡然是一帆風順的,人的困境根源於過去、現在、甚至未來,於是更多的時候,大人們為此耗盡所有心神。事實上,慎重面對另一個生命帶來的課題時,她們常常並不那樣的游刃有餘,有時懷疑自己,有時也得等待,等待著在一次次接納過後,時間可能帶來的改變。而幸好的是,孩子們總能在陪伴過後,更好的把自己展現出來。
因為基地的陪伴是不容易的。
她們陪伴,但並不代孩子的位去指揮他們的人生,陪伴是替孩子挪開一些絆腳石,讓他們能夠以自己的雙腳走自己的路。所以為了挪開這些絆腳石,她們總嘗試著讓目光不停滯在表面,進而看見孩子潛藏在表面需求底下的真實需要。
而當孩子得以從那些困境中脫身,甚至只要能夠對於自身困境有所明瞭時,他們就不再是那個老是被學習、人生追趕著,進而對自己生命無能掌控的青少年了,他們來到這裡,長出了生之勇氣。
於是有多少青少年來到這裡,便有多少種不同的困境與人生,而也有多少人從這裡,尋得了再次出發的力量。
有了好的陪伴,孩子就能夠自己長出能力,去面對廣大的未來。
於是青少年們來到了基地,整裝過後,終於能夠更好的面對自己的人生,出發。而基地的大人們也因為這些孩子的到來,成為了更能理解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