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編者的話
芒種
進入了夏季第三個節氣-芒種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散播播種。
「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
代誌滿 2 週歲了!也預示著我們更成熟,應該更廣泛的探索;也應該更深刻的書寫。本期特邀雯萱建築師介紹維也納經濟大學新校區( WU Campus ) 7 棟由當代名家設計截然不同特色卻又相輔相成的新盈建築群。偉士建築師則從通用的觀點介紹代替上帝安慰、支持朋友的神聖場所-走廊。
卓仁建築師整修正十八工作室進駐成為建築師事務所及 co-worker 空間(所以第一代放築塾之南師塾教室落腳於此 2 年),源此機緣下成就與「人嶼物團隊」的「昔屋 • 惜屋」整建案。
光浩建築師與王御風博士撰寫的「嘉南大圳故事之一:曾文溪渡槽橋」及沈沐蒼老師撰寫的「從虎尾地區的上水道鋪設-探看公共衛生」,都是台灣不顯眼的基礎建設地景,但卻是台灣環境的重要環節。
繼上期技職的學生議題,本期介紹《一位老校長引導的學習革命-瑞士學徒制教育在公東》一書,作者黃清泰校長屢述近 30年公東教職點滴,我則因緣於 40 年前初履公東校園,又源於好友賈孝遠返公東任教等際會,這些年來與公東高工一直隱有牽繫。
藉此機會特為文介紹這所獨特的技職學校,也稍探討技職教育的可能走向。此議題關乎國家發展命脈,代誌將陸續著眼此議題,也盼望關心技職教育的朋友一同努力!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FUNmatter 放築塾代誌
輕鬆學習建築。
思考、觀察、想像。
台灣正在一個轉折點上,這趨勢已進行了一段時日,你我他都不免在這段歷史的轉折洪流中浮沉、打轉,可以說我們正在寫歷史-用生命、生活在寫歷史! 既然參與了,是否我們能更積極的在洪流中多激起一些浪花,或許能多少扭轉或引導台灣走向較長久的治平之路!
因著網路及婉君,訊息的溝通異於往日的頻繁及快速,但人們對生活步調的渴望卻日益希望能緩下來過日子,這也就是為何各地民宿、旅遊景點等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將出來的最大原因了!
因此社會、文化關注的焦點不應再聚焦於金字塔頂端的菁英階層,而應該更關注基底的養成及「輕熟」的哺育與餵養,從自己腳旁、身邊關切起,因為就熟悉的領域提出針砭,可能較能切中病因或病根吧!
目前台灣建築相關的雜誌,不論是建築師雜誌、台灣建築雜誌,空間雜誌、室內、……,或已停刊的DIALOGUE,都是建築師或系所老師等的發表園地,各系所學生雖可能辦有系刊或畢業專刊,但大抵皆只在自己的小圈子中流傳,學生在成長的歲月中缺少能互動、學習、整合的平台。雖說目前臉書等網路視訊多如過江之鯽,但能深思且方便收藏咀嚼者又付之闕如!
回想當年求學歲月利用南返,刻意與同學遠赴台南成大、台中東海,課暇趕赴中壢中原等旁聽各校評圖。且曾至逢甲參加六校聯誼(至於淡江則曾因學生黨部訓練活動去住了幾天!),這些異校的經驗,都豐富了我的成長歷練與記憶!
放築塾代誌著眼草根性、多元性,在台灣風起雲湧的年代,我們不想缺席。以建築人曾受的訓練、磨勵,矢志讓生活成為有趣的,成為一種心智活動,也成為志節!我們期待有雷同共識者的參與,一起努力;作伙打拼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