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認證 [第74期]:Bring art to life

點閱:1

並列題名:Art accrediting

作者:

出版年:2017.06

出版社:高雄市立美術館

出版地:高雄市

格式:PDF,JPG

頁數:116

本期內容簡介

活化典藏

讓藝術之愛永存人間

藝術品捐贈在美術館發展歷程中,扮演至為關鍵的角色。世界第一所博物館──1671年成立於瑞士的巴塞爾美術館,或是知名的大英博物館等,都是因為收藏家捐贈了大批藝術作品而建館。在將近350年的歷史中,累積了為數可觀的收藏內容,形構出西洋的美術歷史;臺灣的美術館成立於1980年代以後,至今不過三十餘年的時間,雖然收藏起步得晚,但在藝術家及收藏家的慨然捐贈之下,配合館內的系統購藏,已逐漸建立起一套臺灣美術的發展脈絡。

去(2016)年,倪再沁老師家屬與收藏家捐贈高美館共計84件作品,大幅地豐富了高美館在臺灣美術領域的收藏。在六月這個高美館生日的月份裡,我們心懷感激地以Bring Art to Life為特別企畫,邀請李思賢老師以「黑‧土地‧沁入內裡」為題紙上策展,介紹倪再沁在高雄時期的「黑畫」,並邀請當年「高雄三支筆」的另一位主將李俊賢老師,話談那段一起在高雄推藝評、辦雜誌、鼓吹開畫廊的昔日時光。倪老師這位縱橫美術史研究、藝術創作、教學與策展的全方位奇才,以旺盛的鬥志及激昂的熱情投入於藝術志業之中。如今斯人已逝,我們將透過這些作品展示,讓他用藝術活出的生命風采永存人間!

本期展覽迴響的兩篇文章是觀展大補帖。蔡幸芝的文章帶我們直擊《一個都不放過:當代藝術中的推理事件》的現場,看當代藝術與推理小說如何跨界共構,那有意顯露正常規矩的侷限及反常異端的價值,又如何在策展理念、展覽論述及展示設計中,發散出跨域拆界、離經叛道及網絡嫁接的特性;簡子傑拆解《高雄獎夢幻隊與四道戰帖》的「策展-事件」,以社群、客體關係、作品以及藝術之外的日常來討論隱藏在展覽背後更廣大的議題與思維。下一期的「議題特賣場」將以「不是水與墨的水墨」為提問,觀察當代水墨藝術的多元發展面向,敬請期待!

雜誌簡介
 
認識藝術認證 進入藝術認證
大型字型中型字型小型字型
 
高美館除了配合各展覽出版研究專輯、導覽書暨遊戲書(兒童館專門出版)外,並定期出版年報,將高美館每一年度在研究、典藏、展覽、教育推廣及園區生態經營工作上作一完整彙編,作為年度業務檢討改進之依據。另編印出版《藝術認證》雙月刊(每年6期)。本刊於2005年4月創刊,自2010年10月開始在全國各大書店上架販售,並為廣納更多議題加入,開放對外徵稿,期許以更前瞻、開放、自由的宏觀角度,積極打造一個良好的藝術交流與對話最佳平台。
 
《藝術認證》是一本好看、容易閱讀且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的美術期刊,多次榮獲「國家出版獎(前優良政府出版品奬)」之肯定。《藝術認證》關懷台灣視覺藝術環境與美術相關議題發展,以輕鬆的文字、精美的圖片,進行多方議題的探討論述,及美術文化的對話,並和讀者分享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研究、展覽、教育推廣、兒童美術館、及所屬內惟埤文化園區自然環境生態營造與維護之成果,兼具美術訊息即時性及專業探討。對議題之探討深入淺出,有助於讀者對各議題之瞭解,進而引領讀者對藝術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關注。

  • 當代有藝思 後人類紀藝術「靈光」之消失?(上)
  • 美術館議題 為善之外:藝術品捐贈是怎麼一回事
  • 埤仔內的故事 抓寶趣!內惟埤文化園區的夏夜精靈
  • 文物保存維護 陶瓷藝術品的損害與照護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