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享生活誌 [第66期]:平衡工作與夢想 半山半城的生活 Be Balanced in Life

點閱:1

其他題名:享生活誌Life Disign Magazine

作者:我城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出版年:2017.10

出版社:我城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16

本期內容簡介
 
將生活安放在山與城之間 重新找到呼吸
跟歐美地區不同,臺灣社會「住商不分」,越往市中心住越擠越貴,也越靠近商辦區,仔細想想這樣的「幸福」似乎有點奇怪,疲累又空洞,且無法喘息,然而多數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這期封面故事的受訪者,也是《小日子》創刊攝影指導陳敏佳說:「人總要思考自己要過怎樣的生活,如果沒有想過,很有可能一輩子就隨波逐流。」我們覺得幸福的生活觀,就是為自己找到平衡,能夠日日洗滌自己,有全新的人生風景。
貫穿這個「找平衡」的思維,我們這期採訪了四組將生活往返於山跟城之間的人們,有些是工作及私人生活的分隔,有些是完全休憩的心靈避難所,他們都為了生活做出了多樣的嘗試,不是只有擠在市中心才是幸福,不是背負高額房貸、打開窗戶會襲來鄰居熱氣才叫做都市生活,以游牧尋找平衡,「輕盈的移動」也是生活型態的一部分。
宛縈與小阮,兩個生活跟工作都在都市的人,當初因為要鍛鍊體力開始在三貂嶺爬山,進而租下40年的老石屋,兩人開始一步步修繕,讓小屋接近心中理想生活的樣子,現在每週總有幾天到山中居住,「我們與石屋之間的互動,是一個打開的過程,永遠不知道裡面還有多寬廣。」
陳敏佳在兩年前移居北海岸,並在山中持續自力造屋。敏佳在臺北生活許多年,在文化圈的工作相當活躍,但在都市生活的歸屬感隨著時間越久而流逝,「為了應付房租等龐大開銷總得拚命接案,忙了一天回家倒頭就睡」,之後毅然搬到北海岸,有工作時才進城,在自力造屋的過程中,驗證生活最基本的需求。
竅門設計事務所主持設計師王俊隆,身兼實踐大學和臺科大的教職,住在竹圍16坪的親山小宅,早上通勤半小時進入城市的工作模式,晚上八點返家瞬間沐浴在蟲鳴鳥叫中,兩種反差讓身心感受能明顯區隔,他說:「家的空間不僅存在方寸之間,也能陪著我切換人生中不同角色,維持生活品質的可能性。」
這是一個從加法到減法的時代,幸福常常不來自於你汲汲營營的獲得,更來自於瀟灑的捨得,用一些空間,換取更多呼吸的空間,過個真正像人的小日子。

雜誌簡介
 
於2012年4月發行《小日子享生活誌》創刊理念源自想要創造一本屬於台灣土地的生活風格雜誌,內容涵蓋設計、建築、飲食、音樂、電影、閱讀等。
 
有鑑於市面上主題雜誌太多,小日子團隊認為編輯到位才是重點,因此我們採取的製作手法,不追求濃妝艷抹的重鹹口味,而是將純粹道地的材料原味呈現給對於簡單美好生活有渴求的讀者,這些人散居在各行各業,在意知性閱讀的質感,也積極追求感官的愉悅靈敏。
 
當愈來愈多人熱衷過屬於自己舒服的小日子,我們的社會就真的變成一個生活有風格的地方,這不但讓我們活得更好更有意思,更會讓這塊土地變得更有創意、更有文化爆發力。

  • 小日子行事曆
  • 攝影師行走手記 林志潭:家鄉.臺東新港
  • 聊聊天《大佛普拉斯》黃信堯 ╳ 陳竹昇 ╳ 張少懷:魯魯的又怎樣
  • 創意現場 彭星凱:妥協的體貼
  • 工作室日常 眺望山海的音樂與插畫工作室
  • 小日子享生活選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