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訊 [第384期]:旗袍一族 風姿綽約的世代女作家

點閱:1

作者:文訊雜誌社編著

出版年:2017.10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248

附註:月刊

旗袍一族──風姿綽約的世代女作家
 
從前從前,存在著「旗袍一族」,美麗的旗袍是她們的標誌,持家也持筆是她們的生活。五○年代的女性作家,往往同時是母親。她們可能尚未擁有「自己的房間」,但在為家務辛勞之外,亦積極創作、編輯出版文藝叢書、參與各種文學活動。在文字與服飾上,展現手工時代的靈光。
 
我們邀請林海音、潘人木、張秀亞、羅蘭、鍾梅音、艾雯的女兒們,與「文友合唱團」團長邱七七,回憶這一代女作家的風華,訴說歲月的故事。也邀請當代女性作家朱嘉雯、李維菁、崔舜華、楊婕、顏訥,為此次特輯試穿旗袍,具體而微想像前行者的生活,並分享文本中的衣物書寫。
 
更多珍貴的老照片與作家旗袍實物,將以「旗袍一族──五○年代女作家影像故事特展」,於10月24日~11月12日在紀州庵古蹟呈現。歡迎讀者一同親臨,欣賞屬於旗袍時代的丰采,認識五○年代女作家文字美學背後的情誼。

雜誌簡介
 
《文訊》雜誌創刊於1983年7月1日,發行逾30餘年。2003年5月3日,《文訊》改隸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持續發展迄今,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保存、研究、傳播、發揚台灣文學。
基金會所發行之《文訊》雜誌,為關心新書資訊、出版動態、閱讀環境的優良人文雜誌,重視人文史料的蒐集、整理及研究,提供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同時結合國內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作家、學者,共同為現代文學的發展貢獻心力。由於長期的累積及用心,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不但已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更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

  • 編輯室報告
  • 台北同志文化地景特展 同志文化地景的歷史意涵──寫在「以進大同:台北同志文化地景特展」前
  • 「我們的文學夢」特輯 在邊陲
  • 采風誌 文史研究是一生的志業──專訪深耕鹿港的陳仕賢
  • 小說連載3 新俠女圖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