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築塾代誌 [第29期]:探索建築空間的表情 II

點閱:1

並列題名:FUNmatter

其他題名:fun放築塾代誌

作者:陳明城總編輯

出版年:2017.11

出版社:放築塾創意行銷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本期內容簡介
 
編者的話
 
在〈寒露〉時節
放築塾北、中、南學員加上眷屬,扶老攜幼浩浩湯湯展開三天二夜的擴大論劍+行腳。
「比起谷歌地圖的小人投放,親歷遊走更能感受到螢幕前不曾見聞的風與光,常常憶起朋友的話語,行腳是為了驗證我們紙上所想的是否為真。確實,親自走過更能把那樣的當下常駐在我們心中,或是更加深刻且豐富我們對生活的想像。」
古人所謂:「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在台灣或許淪為一句口號!雖然國民旅遊日益興盛,但藉旅遊學習的習慣與風氣卻付諸闕如。
「這個過程之中,記錄與觀察更是加深了我們在行腳時的所見所聞,只是沿路照片所框住的真,卻不會輕易道出它的實,除非底蘊已深,心思縝密,否則難以窺視其中的奧。」
但若能在過程中多與學員、隨行的老師交流意見、討論等,則容易騰躍而上,見廣深之功。
本月代誌特輯《放築塾2017 南都擴大論劍+行腳》,此一紀錄可提供日趨必要的觀察、紀錄、思辨、整理等,國小、國中、高中學生及家長學習運用。代誌26 期陳健一老師大作〈走讀,讀懂一個城市〉,可合併參考。李逸仁建築師〈探尋建築空間的氣質〉一文縷述現代建築大師經營建築空間的匠心獨運及其展現的特質,本期刊登下半段精彩圖文,值得跟隨跨洲追尋。
沈沐倉老師以其對虎尾地區的文史深耕,撰就〈糖廠設立前後,虎尾地區教育場所的興設與變遷〉一文,縷述自清國伊始,虎尾周邊的文教演革。
魚夫本期將觸角觸伸到東部日治移民之鄉其心靈寄託之境〈吉安慶修院〉,在台灣諸多日治寺廟建築被毀的今日,慶修院的修復,是一難得的淨土。

雜誌簡介
 
FUNmatter 放築塾代誌
輕鬆學習建築。
思考、觀察、想像。
 
台灣正在一個轉折點上,這趨勢已進行了一段時日,你我他都不免在這段歷史的轉折洪流中浮沉、打轉,可以說我們正在寫歷史-用生命、生活在寫歷史! 既然參與了,是否我們能更積極的在洪流中多激起一些浪花,或許能多少扭轉或引導台灣走向較長久的治平之路!
 
因著網路及婉君,訊息的溝通異於往日的頻繁及快速,但人們對生活步調的渴望卻日益希望能緩下來過日子,這也就是為何各地民宿、旅遊景點等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將出來的最大原因了!
 
因此社會、文化關注的焦點不應再聚焦於金字塔頂端的菁英階層,而應該更關注基底的養成及「輕熟」的哺育與餵養,從自己腳旁、身邊關切起,因為就熟悉的領域提出針砭,可能較能切中病因或病根吧!
 
目前台灣建築相關的雜誌,不論是建築師雜誌、台灣建築雜誌,空間雜誌、室內、……,或已停刊的DIALOGUE,都是建築師或系所老師等的發表園地,各系所學生雖可能辦有系刊或畢業專刊,但大抵皆只在自己的小圈子中流傳,學生在成長的歲月中缺少能互動、學習、整合的平台。雖說目前臉書等網路視訊多如過江之鯽,但能深思且方便收藏咀嚼者又付之闕如!
 
回想當年求學歲月利用南返,刻意與同學遠赴台南成大、台中東海,課暇趕赴中壢中原等旁聽各校評圖。且曾至逢甲參加六校聯誼(至於淡江則曾因學生黨部訓練活動去住了幾天!),這些異校的經驗,都豐富了我的成長歷練與記憶!
 
放築塾代誌著眼草根性、多元性,在台灣風起雲湧的年代,我們不想缺席。以建築人曾受的訓練、磨勵,矢志讓生活成為有趣的,成為一種心智活動,也成為志節!我們期待有雷同共識者的參與,一起努力;作伙打拼一片天!

  • 品空間 探索建築空間的表情 II
  • 魚夫繪葉 頗具歷史價值的吉安慶修院
  • 歷史台灣 糖廠設立前後,虎尾地區教育場所的興設與變遷
  • Case Study Greenacre Park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