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2017/12/28 [第1608期]:美中打架台灣恐挨拳

點閱:1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作者: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出版年:2017.12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附註:周刊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美中打架台灣恐挨拳
 台灣成了World War III火藥庫
 
中美走向全面衝突新冷戰
台灣如何避免流彈之殃
 
2017的身影,牽引明年世界的軌跡
 
【封面故事】美中打架台灣恐挨拳
 台灣成了World War III火藥庫
 
美國肯塔基大學資深講師法利列出2018年最可能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地區,其中台灣列排名第二,僅次於北韓。

《2018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列入「美台軍艦互泊」條款,中國強烈威脅:「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見本刊1607期報導)法利稱,這顯示中國軍方與外交領導認為軍力平衡已向中方傾斜。這個前提其實還不成熟,也非中方領導階層一面倒都接受,但還是很危險的想法。
幾乎同時,美國總統川普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在亞太政策方面,對中國表達強硬態度與敵意。這份報告指中國是「修正型強權」,是「戰略競爭對手」,而這個對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想取代美國。

從華府的觀點,北京已從夥伴變成競爭對手。那麼北京的觀點又如何?

美國一直希望拉中國進入美國與西方主導的國際政經秩序,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經濟起飛,「翅膀硬了」,也不想再循西方的規、蹈美國的矩。再加上中美存在難以妥協的意識型態歧異,中國終於對美國撕下「假朋友」的面具,衝突似乎難免。

法利指出,對於中國黷武,美國一方面譴責中國,一方面宣布對台軍售,整體而言反應尚平穩。不過,中美關係需要謹慎而可預測,若兩邊各自有重要成員難以預測,那麼將導致災難性衝突。

夾在美、中之間的台灣,可能因為「大人打架」而遭殃。那麼台灣的國防力量,到底有沒有辦法避免台灣陷入危境?
 
撰文╱顧爾德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08期〉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