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台灣被連根刨起 習大狠招挖台青
》惠台31條
》統戰2.0
》就業綁就學一條龍
【封面故事】強力拉攏台灣青年 習近平刨根大戰略
放寬入學標準,惠台31條,就業綁就學一條龍
30年前,對岸吸引台灣夕陽產業轉戰中國,如今則是要有計畫地把最有創新力、衝勁的朝陽世代吸走。從台生到台青,「從根刨起」的猛烈攻勢,已讓台灣面臨新國安危機。
在均標政策、惠台31條之前,中國自蔡政府上台後已大幅度調整對台政策。一步步藉由以就業、創業為導向,建立台生進一步成為留中台青的連結。中國當局有計畫地挖角台灣年輕一代,將重創台灣未來發展的動力。
尤其兩岸協商中斷,中國單方面推動對台政策,甚至有不少台商襄助,幫忙「拍腦袋」提案。也因此這次提出的惠台政策能切中台灣年輕人要害。
一位台青指出,自己不曾因登陸念書而改變自己是台灣人的國家認同,但問他是不是不那麼排斥統一了?他遲疑了一下回答說:「對。」
另一名台生則認為,「大陸放不放寬並不影響台灣人是否會走進世界,放寬只是加速。」他指出,與其陷入意識形態之爭,不如台灣加速留才。
中共對台經濟統戰推動30年來,從「招商引資」、「交流讓利」,到現在吸引台灣菁英的「吸菁大法」,可見中共不斷依台灣民眾的實際需求而調整,不但要營造台灣人民對中國的認同感,更要實現習近平再三強調的「獲得感」。
毛澤東形容青年是「早晨8、9點鐘的太陽」,習近平進入第二任,開始大舉要挖起「台灣的朝陽」,面對這個習的「刨根大戰略」,台灣是否準備好了護根留才計畫?
文/張家豪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18期〉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