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臉書會把你賣藍軍、綠軍、白軍還是紅軍?
劍橋之亂,臉書成了川普的kingmaker
社群巨人臉書跨不過自己養大的「劍橋」,摔了一大跤,跌掉了七百五十億美元市值;臉書這一跤不只讓市場震盪,更讓民主政治的警鐘響起。
大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神不知鬼不覺地取走五千萬筆臉友的個資,這些資料被用在美國大選中川普(Donald Trump)的選戰行銷上,劍橋分析也介入世界各國民主選舉。
台灣民眾也重度倚賴社群媒體,臉書及LINE皆擁有一千八百萬用戶,這也代表著七成台灣人的個資可能從社群網絡上被取走──如果你不時喜歡做網上性向測驗、運勢預測,那你的私密資料就更可能流入像劍橋分析這類公司手上。臉書自身也善用使用者的個資協助商業行銷,甚至與劍橋分析一類的公司「相輔相成」,讓個資被用於政治目的──選舉動員、政治洗腦、散播恐慌……。
臉書上眾多政治性社團、粉絲頁,其中不乏業內人士刻意「帶風向」,充斥誤導訊息、謠言及假新聞,幕後可能有藍色的手、綠色的手、白色的手,而且也有來自對岸的紅手。
傳統選戰、政治宣傳與統戰的各種伎倆,與臉書的精準行銷結合,變成一個虛擬世界的怪獸,牠偷走了現實世界中你我的私密,也在腐蝕著這個社會藉以運作的民主機制。
台灣準備好了要對抗這個特獸了嗎?
撰文/張家豪、黃靜華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21期〉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