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 [第223期]:我材開門 開偏方進殿堂

點閱:1

並列題名: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其他題名:美育 美育雙月刊

作者:美育編審委員編輯

出版年:2018.05-06

出版社: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藝術教育論叢:1

格式:PDF,JPG

頁數:100

本期內容簡介
 
導讀
 
我材開門
開偏方進殿堂
Making A Career Transition
Literature as My Lifetime Career
 
我的學習過程中,常聽師長教誨,「要立志當一個有用的人」、「成為社會的一顆螺絲釘」。每聽及此,都感到志氣如內力,從丹田緩緩升起,我若不是武林宗師,造福社稷,該也能一招半式江湖闖,貢獻一己心力。
 
師長的教誨可「大」可「小」,搭配國文課的作文題目「我的志願」,便能度量一個人的志氣了。國父言「立志做大事,莫立志做大官」,陪伴許多人斟酌未來與志向,做事跟當官,自然有「大」有「小」,但它們的大、小,真能衡量?
 
詩人周夢蝶於武昌街擺詩集、書攤,屬小事還是大事?雖事過境遷,但多少文友、旅客,對著騎樓指指點點,尋訪當年提供周休憩的「明星咖啡廳」,事小、事雅,經歲月灌溉都蔚為大事。張忠謀接受孫運璿與李國鼎邀請,創立半導體廠台積電,據說這個決策是在林森北路小欣欣豆漿店吃早餐時決定的。曾有幸親訪孫運璿院長,他中風,但頭腦清晰,問及台灣科技發展,他不提功勳,而述說自己輕忽電子產業「犯了極大過失」,推崇張忠謀、郭台銘把台灣闖出去。
 
大、小之間難衡量,它們彼此曲折、相涉,所謂曲徑通幽,這個「幽」一般都做安靜、祕境解,但何嘗不是一覽泰山天下小。
 
專題「開偏方進殿堂」,主題在呼籲人生,該做點大事,但甚麼是大事呢?所謂的「大」,是針對社會,還是回歸自己?八位作者,八種思考。人生,很容易在朝暮之間匆匆過渡,缺乏思考與自我探索,很難成就大事。我晚熟,從小遵守師規、恪遵校訓,漸長,知曉許多人云亦云,極可能正是「三人成虎」,比如說「要成為社會的一顆螺絲釘」。
 
金融海嘯時,公司人員因應經濟緊縮裁員,我多次於聚會時調侃,公司約莫百人,如果裁員十人,那是輪不到我,「如果裁員三十人,我就危險了。」當一顆普通螺絲釘無法立錐,而必須「當一顆特殊規格的螺絲釘」。這句話有個古典解釋,「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與「材」需分開解,且合併起來努力,唯有是「特殊規格」才不會被任意人、任何事給取代了。......

雜誌簡介
 
美育創刊於民國七十八年三月,系以藝術領域為主軸按月出版之刊物,為符應當今多元社會體系及加強深度與廣度,其出版型態自第一一一期起改版為「雙月刊」,頁數從原五十六頁擴增為九十六頁,並加強教育推廣的功能,以達質與量之兼融並顧。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為開發、保存藝術教育資料,將藝術教育相關資料編印出版,以豐富多元、簡明易懂之文字、影像、聲音、多媒體等方式呈現,以建立「學習社會」的藝文泉源與動力,類別有美育雙月刊、藝術教育叢書,展覽專輯、專案研究報告、教學錄影帶、光碟片等。

  • 教育春秋 Teaching and Learning 吹來了美好的風
  • 充電站 Fuel Station 十四行組詩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