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編者交流道
老兵,影帝,宣教士
孫叔走了,驚愕難過之餘,趕緊調整雜誌版面,製作「孫越叔叔紀念專輯」。一陣忙碌之後,開始寫這篇文章時,竟感到十分為難──要用什麼題目來寫?同事拿著孫叔2017 年的手稿給我看,筆跡蒼勁、大氣淋漓,但顯然有著握不穩筆的顫抖了。同事建議我,用「一個未完成的採訪」作題目,因為我原本打算7 月號雜誌要寫孫叔,但自從孫叔住院,連絡的事也就耽誤下來;如今,真的是永遠的「未完成」了。不過,我覺得這題目好雖好,卻太偏於個人工作,總覺得孫叔一生最重要的轉折改變,以至無私無我為基督信仰、社會公益付出,無疑是出自傳福音的熱情。傳福音是口語化說法,專有名稱是「宣教」。以宣教眼光來看孫叔的一生,真有柳暗花明的感覺,於是我決定採用「老兵,影帝,宣教士」為題。
孫叔一生最重要的決定有二,一是受洗歸主;一是奉獻自己,全心為福音擺上。孫叔用半生的時間完成這份心志,在整個華人社會留下幾近難以抹滅的身影,見證基督信仰的美好,因此,用宣教士的身分追思孫叔,無疑是最恰當的。
6月2日是「馬偕日」,也是他逝世的日子。同事日前飛往加拿大,採訪馬偕最小的孫女偕瑪烈。同行的徐羚喬寫下〈我心留在淡水──偕瑪烈的百年回憶〉一文,裡頭描述:「偕瑪烈將於今年7 月屆滿九十九歲,我們有幸前往她在多倫多的公寓,她把淡水風景照掛在客廳,讓我頓時有回到家的感覺。她用台語告訴我們,最喜歡台灣的米粉、肉圓、還有芭樂,懷念台灣老家前的含笑花。」
百年歲月似乎眨眼即過,先賢用生命書寫的足跡,卻讓人幾乎感受不到時間流逝,因為感動人心的,總能傳之久遠,甚至接近永恆,馬偕的一生當可作如是觀。
與馬偕同樣重要的宣教士還有馬雅各,馬偕與馬雅各分別在台灣島嶼的一南一北,書寫了台灣宣教史首頁的傳奇。「台灣宣教之旅」專欄〈文化,碰撞中──馬雅各與台灣的初遇〉,從文獻及田野考察,發掘台灣第一間現代化醫館從誕生到迅速夭折的過程,所謂迅速是:只維持二十三天。同樣是在6月,1865年6月16日,馬雅各將台南看西街租來的屋子作為醫館與佈道所,開始台灣醫療宣教的工作。但是,二十三天後,群眾的暴力阻擋,迫使馬雅各不得不撤退到高雄旗後,這是台灣宣教史上第一起「教案」。當我們抽絲剝繭、仔細追索真相,竟發現這起教案和無數發生在中國的教案,都存在相同的社會背景與文化因素,也由此,我們應該更加珍視宣教史中亟待發掘的史料與真相。
2018 年6月,我們記念孫越叔叔,更記念為福音、宣教付出所有,甚至是生命的宣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