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雪崩斷交來臨
習大大Style
挖光、堵光、擠光 老共殺紅眼從官方到民間全面封殺台灣
挖光、堵光、擠光 老共殺紅眼從官方到民間全面封殺台灣
不到1個月中國無預警斷我兩邦交國,上次發生相同情況已是1970年初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時。
從千禧年陳水扁執政以來,18年間,台灣14個邦交國被中國搶走。其中陳水扁任內被搶走9個,建交3個;馬英九任內,甘比亞於2013年和台灣斷交,但北京基於國共兩黨外交停戰默契,直到2016年小英選上總統後,中甘兩國才建交。
甘比亞與我斷交時,中國已對外宣稱,還有5個台灣邦交國排隊等著建交。民進黨政府上台時,還有22個邦交國,當時各方即關注是否將出現雪崩式斷交。如今台灣邦交國已下滑至18國,看來中國接下來與台灣「搶朋友」也不會太客氣。
除了奪邦交國,解放軍軍艦、軍機繞台、要求國外航空公司、旅館集團「正名」改台灣為「中國台灣」、逼使電視台將電視劇下架……,從官方到民間,從政治、商業到文化,全方位壓縮台灣的空間。
為什麼中國會在此刻全面扼殺台灣?如果蔡英文點頭回歸「九二共識」,習近平就不再追殺了嗎?面對中國全面打壓,台灣要如何找出一條活路?
◎張家豪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30期〉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