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2018/06/07 [第1631期]:小英踏入華府?

點閱:1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作者: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出版年:2018.06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附註:周刊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蔡英文第一位踏入華府的台灣總統?
 
被圈入印太戰略,台灣加速向美國傾斜
 
 
奪台灣邦交國、施壓民間企業正名「中國台灣」,在北京對台全面封鎖下,總統蔡英文嚴辭批判中國「挑戰台灣社會的底線」,稱「台灣不會再忍讓」。就在她罕見對北京說重話之際,傳出兩個重要訊息,可能導致台美中三角關係鉅變。
 
首先,傳出蔡英文在8月將參加邦交國巴拉圭新任總統阿布鐸(Mario Abdo Benitez)就職典禮,同時過境美國。
 
就在蔡英文出訪消息傳出前,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在5月23日聽證會上,共和黨眾議員夏波(Steve Chabot)提出,邀請蔡英文到美國國會演說的意見。
 
如果蔡英文過境美國,將是美國《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通過後,第一個訪美的台灣元首。她能否突破美方對台灣五個政府高層職位(正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與國防部長)不得造訪華府的不成文禁令,也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
 
一旦蔡英文踏進華府,對北京而言,將是比1995年李登輝赴康乃爾大學演說更大的震撼。
 
面對中國全面強壓罩頂,台灣的外交操作當然得小心謹慎;以蔡英文的個性,不會貪功逞一時之快。不過,從整個亞太地緣政治來看,台美中三角關係已然出現重大變化。
 
6月2日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安全對話上,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在演說中,把台灣納入美國印太戰略中一環,台灣已然成為美中爭奪印太地區霸權的重心。
 
中國崛起,改變了印度─太平洋秩序,讓區域鄰國緊張,也把兩岸關係捲入印太地緣政治霸權爭奪戰,台灣問題進一步國際化已難逆轉;而在中國全面封殺台灣國際空間下,台灣向美國傾斜也成了加速中的趨勢。
 
在地緣政治變動的大背景下,蔡英文與川普(Donald Trump)除了通話,見面握手也不再是天方夜譚。處於這個大變局中,台灣下一步要怎麼走?
 
◎編輯部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31期〉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軍事 中國對台包圍態勢升溫,我方加強對中飛彈攔截能量 漢光實彈射擊 主菜又是愛國者打天弓
  • 小旅行 北台灣生態寶地,賞樹、賞蝶、賞蝸牛 象山親山步道 台北城最高自然電影院
  • 用心講 傅崐萁五星級縣長九連霸 用最笨的方法做事 總是做得比別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