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協助與預防—心理師對性虐待應有的態度
近年來隨著網路交往盛行,加上性資訊的氾濫,性的受害成為各國的話題,台灣亦不例外。心理師如何從專業的立場伸出援助之手應該是刻不容緩的問題。C.馬秋里所著「被虐待兒童的藝術治療」第五章是「對於兒童的性虐待」,他說兒童的繪畫對於發現性虐待是有效的依據;H. J. 琶拉羅等所著的「心理創傷的危機介入、短期治療的實施」有在家庭受性虐待的兒童、蒙受近親姦.性虐待的成人幸存者、預防的介入、危機狀況的諮詢,一起討論性虐待、性犯罪的幫助與防止。
幫助性虐待有五個課題:
一、性虐待受害的創傷容易引起創傷的惡性循環。
二、嗜癖問題容易長期化、慢性化。
三、為了斷絕虐待的連鎖,對於危險團體要有預防性的措施。
四、為了挽回受害兒童與家屬的生活,需要地方許多機關的合作。
五、為了避免性虐待的發生,需要社區聯合與預防的啟發。
性虐待案例的受害應該是喪失自尊的感情與通常的生活。喪失的體驗伴隨強烈的憂鬱感情,因此,對於憂鬱的對付與自尊感情及日常生活的回復是幫助的重點。這是需要長期支持的。包括健保領域的介入、支援從PTSD的復元之心理領域、支援社會復元的福利領域、回復正常生活的民間團體的合作。性虐待到發生需要較長的準備期間,發生場所也是日常生活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預防、發現與防止。性虐待的類型有四:一為父親的性虐待,二為哥哥的性虐待,三為其他人的性虐待,通常有暴力、強姦、誘拐、猥褻行為等。近年來的動向是復合型增加。
心理師從專業的角度幫助性虐待的案例,列舉如下:
—、受害後的危機介入。A是國中生,受到陌生男性性侵害,有人告訴A生的母親,受性侵的事情才公開,A生反覆說「沒關係」,母親也說三個月後A的日常生活如常。可是數年後A的症狀惡化,她很難控制情緒,在學校有不適應問題,A呈現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需要在醫療機構接受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的長期治療。
其次是不談被害體驗,B是小學女生,被男性性侵,母親知道後大聲怒吼,B在家人面前裝若無其事,可是會有噩夢、尿床,母親有自責與不安的念頭。B雖然接受遊戲治療,只是反覆單純固定的遊戲。母親也接受心理教育,學習對女兒的反應方法。B的遊戲逐漸從被侵害的內容轉移到「壞人被關起來,大家可以放心」。惡夢與尿床也逐漸好起來。
二、初期的危機介入。受害後孩子會窺視周遭的反應。她會擔心自己的事情會讓父母不放心,很敏感的察知被害對於家庭的影響。因此,對於被害閉口不提,裝著沒有發生任何事情,需要讓她有可以放心傾訴、安心談話的可靠的對象,包括友人、老師或身邊的人都可以。A生因為朋友告訴他的母親,症狀的惡化傳到母親耳裡,母親被告知女兒的症狀比她自己想像的還要嚴重。於是為她做更多的付出。B生後來在治療中有被害重現的行為。
孩子受害時,對於她所受的痛苦要表示理解,等到其心情成熟為止。周圍的人有關心準備時,她才有可能談到受害的痛苦。孩子受害時,家屬的反應非常重要。父母不穩定的態度會使孩子的精
神狀態更不安定。當然,父母對於孩子受害的衝擊很大,心理師要顧慮到父母的傷痛,對於孩子的症狀要有了解與對策。如何減輕父母的焦慮是非常重要的。
初期的心理教育很重要:性虐待或受害是在生活中突然發生的,尤其在初期階段會帶給孩子或父母很大的衝擊或混亂。失眠、食慾不振等生活上的變化以及尿床、咬指甲等退化症狀、對於聲音的過敏等過度覺醒的症狀,對於聲音的過敏、人際關係上的否定態度等都是常見的症候,要慎重觀察經過情形。
初期階段獲得適當的資訊可以讓父母的心態安定,如果沒有適當的家屬,不妨從親戚或有關人員中找到最可靠的人加以說明。
三、性虐待的發現與介入、關懷與預防:周圍的成人有了解孩子言行的變化之管道與發現性虐待有關聯。心理師有責任讓學校的教師對於性虐待的正確的知識。上述A生的例子,她有可以安心傾訴的親友,幫助很大。如果不能防範性虐待時,如何聯繫到對於當事人的幫助就很重要。包括學校生活的幫助、身體的關照、幫助父母,如果需要還涉及司法的管道,根據需要展開援助的輪是刻不容緩的。
沈默的生態學最大的弊害就是受害者的生活未被提及。認為是特別的人在特殊的狀況下被捲入特殊的狀況,這種無知的誤解或偏見增強了社會的忌諱。因此,認為性虐待的問題是被封印的個人與家屬的問題,關係者以守密為第一,熱衷於以PTSD的處理為中心的心理幫助,它成為維持、擴大沈默的生態。性虐待幾乎都是過普通生活的普通人成為可以預測的事件之受害者。既然如此,應該是周遭有機會接觸生活訊息的人都可能事先防患或防止。SOS的訊息此時此刻也可能有的意識可以改變沈默的生態。性虐待等到發生就太遲了,因為它是與徹底推翻生活基礎的殺人雷同的重要犯罪。
個人隱私的保護非常重要,保密的義務也很重要。熟悉PTSD的治療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等到發生性虐待時我們幾乎等於無力,也沒有特效藥,因此,防患於未然需要有關人員的合作。現代的性虐待已經重複化、復合化、長期化,有時候緊張到需要爭取片刻,這就是個人或單一的機關或單獨的管轄無法對付,這就是性虐待這個侵害人權的特徵。沈默的形態可以改變,首先要互相攜手、了解性虐待發生的生態,防範於未然。
(劉焜輝)
章節
- 輔導線上 協助與預防──心理師對性虐待應有的態度
- 諮商辭典 生涯諮商(career counseling)
- 深層心理學 性犯罪發展為殺人事件的心理
- 心理治療 亞斯柏格疾患
- 幽默的說話技巧 夫妻
- 禪語 一粒粟中藏世界
- 諮商心 接受「被忽視的自己」,以「此時此刻的自己」對待別人
- 臨床心理學家 史必茲(Spitz, Rene Arpad, 1887~1974)
- 心理健康 自我控制的目標
- 正向思考 讓結婚的杯子充滿「愛」
- 醫療諮商新天地 幸福共好從心開始之心理健康養心計劃(下)
- 認知行為治療講座 認知行為治療講座(六)
- 自我啟發 自我控制需要努力
- 華岡式諮商脈絡 生涯與職涯相關議題
- 海外來鴻 摩西錯覺
- 黑白集 等待愛神的箭
- 新境界 微笑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