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信任崩解的社會,怎解?
信任崩解的社會,怎解?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七者之六與食息息相關,但就張嘴,闔上闔下,這麼簡單的動作,卻入口心不安。怎麼回事?是自己嚇自己?還是黑心商人害的?抑或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媒體所恐嚇?
台灣,就在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中,讓人對每天都得吃的食品喪失信心,這就是信任的崩解,尤甚是對各食品大廠,因為他們太大,為了賺錢無不用其極,所以我們好怕,是這樣的嗎?因此小,便成王道,小作坊、小品牌、小農戶等,也因為小,所以他們不會做惡、他們用心實實在在經營,所以值得信任,又是這樣嗎?這問題,一直在我心裡盤旋 ⋯⋯
從事媒體行業多年,新聞裡的所見所聞,都清楚知道背後操作的脈絡與目的,更明白社會對食的恐懼,是一種疊層而上的加乘效應,是媒體、民眾與食品業者三方對食品訊息不對稱的角力競賽。
在成本、口感與安全的平衡裡,怎樣的食品才有市場競爭力,這是每家食品業者不為人知的秘密,也是噬血媒體最愛的題材。所以當有食安事件爆發,切身民眾急於想知道吃得安不安心時,而這事往往在媒體報導裡,看不到真正面貌,這就是我們苦惱的事,因為,根本就沒人告訴我們「正確」的食安訊息,就連政府,也都屬於信用破產的一方。
所以「我想做一個媒體,一個好的媒體」,但這樣的成立宣示,實在太不正常,對,是這個社會太不正常、是台灣媒體太不正常,是現在的政府太不正常,才會讓這樣正常的宣示變成不正常,但總不能因此就無止盡地沉淪下去,所以,我們才思考要站出來承擔責任。
食力,我們要重新建構民眾對食的信任,把過去被恐嚇、被誤解、被斷章取義的食品安全事件,用正確、知識與理性的角度,提供給閱聽大眾,讓「事實」能真正被看見。
食力,我們不用恐嚇方式來創造議題影響力,我們要用知識的力量,讓人們清楚食品產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讓食品業在媒體的監督下,使民眾免除對飲食的擔心受怕。
食力,做為一個媒體,就「報真導正」四個字,所以我們所寫的,我們負責,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