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1636期簡介
【封面故事】三中案重罪起訴馬英九
馬英九為何生日前夕遭重罪起訴
300片保命光碟,順藤摸瓜摸上去,發現主席是決策者
台北地檢署出動6名檢察官,花費整整1年重啟調查曾被特偵組簽結的「三中舊案」。
這起屢被國民黨痛斥為「政治追殺」的陳年舊案,因為偶然查扣到的一批錄音光碟而峰迴路轉;將近300片的錄音光碟裡,詳細記載著馬英九主政的國民黨,當年在交易華夏三中股權時的荒腔走板。現任主席吳敦義當年甚至批評其中的交易是「銀未入手」、「貨已失控」。
當時國民黨財務困窘,兜售華夏三中股權的消息,吸引包括新北市長朱立倫的岳父、政壇大老高育仁、東森集團王令麟、犇亞證券投顧及保力達集團在內的優質買家上門探路。
檢方卻指控,時任黨主席的馬英九為了擴展媒體影響力,刻意排除財力雄厚的買家,卻將黨產賤賣給經濟狀況不佳的媒體老友,或主導出售給財團,增添個人的政治聲望。
起訴書中呈現的馬英九,迥異於他向來以高道德標準、清廉自居的形象。到底檢方是藉哪些證據拼出馬英九這個形象?還是如國民黨反控檢方的「羅織、栽贓、錯植」?
馬英九將會被判有罪?還是無罪?
@侯柏青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36期〉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