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編者的話
來去農會超市搜好物
今年入春以來直到6月中旬,全國各地都未能普降甘霖,導致夏季水果不管是鳳梨、香蕉、荔枝、木瓜,都出現盛產、質優、價跌的情形,其中堆積如山、亟待去化的香蕉事件,因頻頻躍上新聞媒體版面,成為國人矚目的焦點,更是農政機關與農民心中之痛。如再加上農曆年後的台北農產運銷公司連續休市風波,今年無疑是台灣農產品產銷噩夢年。2018年才過了6個月,未來還有大半年時光,誠請各級農政機關與農民團體,記取上半年度教訓,未雨綢繆好好規劃因應,不要讓農產品產銷失衡亂象,下半年時再度上演,此乃是關心台灣農業之人共同心聲與期盼。
當農政機關與農民團體正為本次夏季水果產銷失衡問題,積極謀求解決之道而疲以奔命之際,沒想到竟然在6月14日南部一場狂風驟雨下暫時獲得舒緩,真可謂「成也天候、敗也天候」。看天吃飯誠然是人類最傳統產業——農業的宿命,至今依然沒有因農業科技長足進步而可以完全擺脫。
論及農產品產銷失衡解決之道,不外乎控制生產與增加行銷通路兩途。控制生產在我國有計劃經濟與自由經濟之論戰,加上農業生產有易受天候影響之本質,實有其複雜性故暫且不談。純就增加行銷通路而言,最好是外銷與內銷通路雙管齊下。增加外銷通路,牽涉到國際貿易與動植物檢疫及藥物殘留檢驗等事宜,絕非在我國產銷失衡時,立即由內銷可轉外銷一僦可及,需有系統性佈局方能水到渠成。職是言之,最能操之在我的應是增加國內行銷通路。
國內行銷通路則有批發與零售兩種管道,其中零售通路在我國蓬勃發展,猶如百家爭鳴般,虛擬實體、線上線下各領風騷。但不管零售通路如何推陳出新,超市可說是我國由傳統轉向現代化零售的重要分水嶺,至今仍是國人接觸農產品等食材,最重要與最主要的通路。
回首1990年代時,超市曾是我國農會重要經濟事業之一,但因抵不過財團連鎖經營與量販店的蠶食鯨吞市場,農會超市已從最高峰的175家一路萎縮。值此極端氣候不斷來襲,農產品產銷失衡恐漸成常態的當下,除我農會責無旁貸需參與解決外,為彰顯農會存在價值與展現企業社會責任,在能夠損益至少兩平前提下,重啟超市經營是一個可以考量的方案。所以本期特別企劃「在地特搜 好東西這裡買!」,期待經由各面向的剖析與探討,能帶給我農會界就經營超市有新的啟示與可行性評估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