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窮廟公苦戰富小姐
失去黨產,藍怕窮 執政包袱,綠怕窮到只剩下錢
國民黨失去黨產後第一仗 民進黨完全執政錢糧不缺
兵法有云: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一場選戰打下來,不管是組織陸軍、還是文宣空軍,要花錢的地方絕對不會少,候選人如何募款、政黨如何提供候選人金援,成為影響選戰勝負的關鍵。
蔡英文政府上台後,國民黨的黨產被凍結。這場選戰是國民黨失去黨產後的第一仗,維持平常運作已經非常辛苦,要提供各地候選人金援更是左支右絀;反而是完全執政的民進黨,除了有豐沛行政資源,又有各界金主「猛燒熱灶」,糧秣不缺,就怕鈔票沒能兌換成選票。
縣市長候選人當選機會高的,甚至有機會更上層樓的「未來之星」引來金主「投資」。
其中,選後可能成「台灣最大尾」的柯文哲,已有大批企業捧錢上門,就看他收不收。
不過也有原本不被看好的候選人,卻能出人意外地炒熱選情,吸引金主投注。韓國瑜就是最好例子,選戰氣勢上升後已匯集不少資源。
至於在衝刺期前就被判定出局的候選人,只能努力能省則省了。比較特別的是時代力量,沒有六都市長參選人當母雞,參選市議員的各小雞們只能藉由創意各顯神通「吸晴」且「吸金」。
政黨與候選人錢從哪裡來,也左右著他們日後的政策走向。而更令人擔心的是,跨越海峽而來的紅色資金會不會影響台灣選情?這也是今年選戰檢調防堵的重點。
◎編輯部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50期〉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