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與輔導月刊 [第396期]

點閱:1

其他題名:諮商與輔導

作者:本刊編輯委員會編輯

出版年:2018.12

出版社:天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68

本期內容簡介

輔導線上
新課題—從輔導的觀點看網路霸凌者

「網路霸凌」問題早已成為世界許多先進國家關心的問題,我國藝人楊某於2015年因此輕生,成為有心人關心的話題。自由操作手機或電腦以匿名在暗中直線上升的「網路霸凌」,成人著急卻無有效的對策,於是有人說買手機給小孩的父母不應該、無法指導的教師不應該,指責四射。有些國家原則上「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上學」,「高中禁止在校內或上課時使用」。

網路世界也是真實世界的延長,因此,霸凌與網路霸凌不能分開,在網路上發生霸凌時,對於不存在的動畫片的角色加以誹謗中傷並不能稱為霸凌。如果只是網路的交往,不會那麼深入了解到會逼對方自殺。會逼對方自殺的網路霸凌一定有真實的交接點。有時候是從網路上的關係開始,有時候是從真實開始。前者是在網路上的交談情投意合,寫到家屬時就進入與真實有交點的關係。如果是逼到自殺的嚴重的網路霸凌,或者暴露真實發生的某些事(照片或手機號碼),將網路內的關係捲入真實關係的人們,暴露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事情,某人在實際存在的環境受到傷害。如果是從真實關係開始的網路霸凌,霸凌方式之一就是網路霸凌存在的地位關係。即平時就離開友伴、互相嘲笑失敗的延長,把無精打彩的樣子以照片上傳在網上,網路霸凌於焉開始。

「網路霸凌」最需要控制的是「對於心理的暴力虐待行為」,無論是網路上或現實世界的霸凌,加害者的心理狀態是「好玩、開玩笑、使人噁心、使人焦慮、厭惡、壓力、報復」。霸凌別人而「安心」的加害者的心理與虐待動物一樣,從受害者受霸凌而痛苦的情況去發現自己的「懦弱」或「苦惱」。換言之,從被霸凌而痛苦的情況中去重複自己無自覺的心理的苦惱,對於對方產生友伴感覺而安心,痊癒,甚至因為霸凌而逼上自殺的重大的案例都是朝向「弱者的立場」的這些心因性的攻擊居多。

學校網路霸陵者的特徵,加害者常見的是:1.與教師的關係不好,2.對於學校生活無樂趣者,3.如果是犯罪少年更加無法融入班級。由此可見,引起網路霸凌的原因是「師生關係」、「學校生活的樂趣」、「班級適應」問題。換言之,網路霸凌的現象雖然是新興的,其原因卻是從來許多問題行為所指出的平凡的原因。因此,其應付應該重新檢討過去學校輔導所重視的「如何加深師生關係」、「如何使學校生活更快樂」、「如何讓每一個學生在班級有一席之地」。如果加害者是特定個人,對於該生有打招呼的機會或增加聽取該生說的話的機會也是一種方法。如果學校生活不快樂或無法融入班級,首先要闡明問題出在那裡(是讀書?是學生互相的關係?是師生的關係?)而非只是加以懲罰,唯有透過問題去加深關係、瞭解學生才有可能解決問題。不了解加害者的情形或其預防必須了解師生關係不好的學生、不能融入學校生活的學生、有被懲罰而不能融入班級的學生其觸及霸凌的可能性更高,要需要及早加以關懷、支持。

除此之外,為了「消滅網路霸凌」由家長會或教師展開「網路巡視」活動,由學生會在學生間進行啓蒙活動或舉行與「網路霸凌」有關的辯論,都是可以實施的方法。可是1.青春期的國高中生有在網路上赤裸裸地暴露自己的危險性,2.無防備的網路被利用有陷於對人不信任的危險性。

現在與過去有組織的霸凌不同,「網路霸凌」是個別化、無規律化的趨勢。因為有手機或網路介入,「欺凌」的感覺或責任感淡化,也很難有罪的意識。欺凌的加害者與受害者的立場的組合是流動而自在的,攜帶功能性優異的手機把它當做「能力遊戲」去「享受」,因此,網路霸凌的蔓延是當然的結果。

網路霸凌的防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環繞著年輕人的社會對於霸凌的存在要察覺。亞洲國家的文化對於霸凌並不很重視,認為霸凌是孩子世界常有的事,可是,從近代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即使是輕微的霸凌都會傷人的心,阻礙孩子的成長,有霸凌經驗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問題的人很多。

總之,網路霸凌的防止有下列的手段:

1.父母、教師要熟悉網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網路很熟練,可以充分加以利用,父母或教師更需要熟悉網路。

2.注意年輕人的活動,及時教育他們:如果父母、教師積極參與年輕人的活動,網路霸凌的話題就會搬上檯面。教師要與父母聯繫讓年輕人知道網路霸凌的威脅或技術的誤用。

3.加強與社會的聯繫:網路霸凌已超出家庭與學校的框架成為整個網路社會的問題,因此,不僅是教師與父母,更需樣以整個社會攜手防止網路霸凌。

4.法律規制的完整:政府應該設定ICT適當利用的規則,為了處罰網路霸凌者而適用它。

以網路展開的霸凌,旁觀者的觀眾的觀客無限擴大,一想到有很多觀眾,網路霸凌舞台上的加害者為了引起觀眾的注意而無限上昇,也會以問卷要求觀眾參加。歐美許多先進國家對於網路霸凌所採取的對策很值得我們學習,挪威心理學家Dan Olweus是最初研究青少年暴力、攻擊性的專家,1980年他對13萬人進行全國性的霸凌調查,1989年英國對7千人實施調查,發現每五人就有一人有被霸凌的經驗,所以從1991年起採取全國性介入計劃。EU各國自2006年組織網路連鎖網,21國間進行兒童安全使用網路的環境與網路霸凌的研究。

又如有35個國家參加的COST針對科學領域及技術領域進行共同研究,網路霸凌的為題也積極被提出。紐澳的合作體制也很完備,2010年在澳洲與COST對教師、家長實施網路霸凌的訓練。澳洲把網路安全手冊發給學校教師,英國對全國中學、高中發給45分鐘的網路安全預防教育錄影帶,從這些趨勢可以了解網路霸凌問題是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重視、面對的問題,我國針對網路霸凌問題的實證研究及政府、學校的積極改進措施有待加強。

雜誌簡介
 
「諮商與輔導」月刊是一份專業性的刊物,創刊的旨趣,就是要提升輔導工作的內涵,我們渴望從事輔導工作的同仁以及關心輔導工作的各界人士,能夠共同參與。
 
適合閱讀對象:學校、企業機構、社會輔導機構、醫療機構、感化機構的輔導人員,相關研究所學生以及任何對輔導有興趣的讀者。

  • 輔導線上 新課題──從輔導的觀點看網路霸凌者
  • 諮商心 諮商關係的表現
  • 禪語 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
  • 般若心經 幸福是不躲避、不著急、不怠惰的生活方式
  • 活出自己 「無為」是要放棄「應該做些什麼」的企圖心
  • 自我肯定 接納自己
  • 醫療諮商新天地 終結孤獨心處方~「動物輔助治療」暨「心理健康BMI幸福養心運動」~
  • 認知行為治療講座 認知行為治療講座(十二)
  • 新境界 流淚蛋糕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