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有跳頁情形,屬於未取得授權之內容
執行主編的話
年序更新,大家深刻感受到近年國內外經濟情勢的波瀾起伏與動盪。因此,本期經濟前瞻的標題,我沿用中經院展望專書的標題:「貿易逆風再起,戒慎因應新局」。不過,我也有個人的觀察和新年期望:「風雲詭譎,蟄伏破繭」。
一般認為國內外經濟普遍下滑,一個關鍵因素是中美貿易戰。中美貿易戰看似由美國對中國大陸的鉅額貿易逆差所引起,但是就中長期的觀點來看,美國更關切中國大陸的國營企業與準國營企業的營業行為和政府補貼、中國大陸在一些領域科技優勢的崛起、及中國大陸的經濟體制改革等影響深遠的層面。其中,國營企業與準國營企業的營業行為和政府補貼也與中國大陸在一些領域科技優勢的崛起因素密切相關,因為中國大陸廣受矚目的科技領導廠商,如中興、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多是國營企業或可視為「準國營企業」。這些中長期因素在美國的政界及部分國家已引起廣泛的關注,故中美間的相關爭議,儘管或鬆或緊,但科技戰可能會中長期存在;而且美國兩個主要政黨也都關注。
而且,之前中美貿易戰主要是以貿易相關措施為主(如關稅、原產地規則),但是相關作為逐漸擴展到針對中國大陸一些科技領導廠商(如中興、華為)。中美貿易戰的博奕也可能不限於中美之間,目前的演變可能形成類似東周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的國際複雜關係。因此,在美國收緊製造業跨境投資,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之際,相關業者要注意「合縱」或「連橫」的選擇,就美方可能產生的波及效果。
除了國際大氣候之外,主要國家及臺灣也有其本身的問題,形成經濟成長的制約因素。例如,歐洲地區因夾雜英國脫歐、法國黃背心、西班牙與義大利等國之債務等問題,成長率走勢相對疲軟。臺灣更需要謹慎因應貿易戰/科技戰、智慧製造等而形成的全球供應鏈重整的局勢。
儘管風雲詭譎,產官主要決策者仍需要力求「蟄伏破繭」。因此,本期的主要文章,除了前瞻焦點中的2019年全球經濟展望相關文章之外,我還針對特定議題,挑了幾篇和短期展望、中長期前瞻的文章,包括:「美中貿易戰對臺商在中國大陸經營之影響及因應」、「十九大後中國大陸的科技創新政策發展方向-以5G為例」、及「該反省與調整的政府能源政策」。另外,本期特載是吳惠林老師所撰寫的「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和保羅‧羅默」。這並不只是對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的讚許,更希望藉此激發探索經濟成長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