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築塾代誌 [第44期]:世紀包浩斯 包浩斯世紀

點閱:1

並列題名:FUNmatter

其他題名:fun放築塾代誌

作者:陳明城總編輯

出版年:2019.02

出版社:放築塾創意行銷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64

本期內容簡介

編者的話

在滿天陰霾的非洲豬瘟威逼下,我們即將送走狗年,迎來金豬年。
寶蓋下有豕-是為家。豬一向是財富、福氣的象徵。
盼望國人通心合力,顧好家園勿淪為疫區。
 
星巴克咖啡館在世界各地蔚為風潮,建築人江支健從自己的咖啡路-顯然咖啡館不只是賣咖啡,還賣〝空間〞-任憑所需的空間,本期談台北市的星巴克咖啡館,下期將談九州福岡太宰府天滿宮隈研吾大師設計星巴克咖啡館。
 
1919年是個重要的年代,中國有54運動,在德國「包浩斯」建校不到1/4世紀,卻引響了世界百年的走向,代誌由我撰文,將用三期的篇幅介紹此一包浩斯世紀。
 
兒童美術教育在台灣方興未艾,本期由宜蘭玩美客繼續撰文介紹世界矚目的芬蘭Arkki,Arkki自1994年以來在全球20多個國家與20000多名兒童和青少年一起舉辦了超過千場的研討會。其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鏡。
 
魚夫撰寫、繪製基隆公會堂、是全臺灣第一個建成公會堂的城市,從此開始邁向現代公民社會。
 
海外歸人賀昌申建築師繼前兩期談基泰工程司建築事務所文化,本期談自己的建築學習之路並記岳父郭天來建築師2014年8月在美國加州服斯特市藝廊繪畫展的盛況。
 
98年專技建築師設計考試試題:善意的社區,出考場許多考生面面相覷!驚覺台灣考生對這塊土地的陌生,因此99年初帶小群學員進行了菁桐、平溪行腳,漸漸地行腳加上了論劍,漸漸地行腳由一季、兩季、三季演化成每年固定有四季行腳。
 
而學員間甚至自組小組團體,安排小行腳。行腳帶給學員極大的養分,增厚了他們的底蘊。今年的行腳回到菁桐、十分;且下榻當年礦場所長及台籍高階主管住所改造的民宿,參觀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目前以「真樸齋」之名對外營運)歷史建築。本期收錄多篇學員心得,另有中國來的神學生也有其另眼觀察心得;還有篇小四小學員的畫作感懷呢!
 
氣候極端化,大水仍會再來。我們對〈嘉義東石鄉掌潭村第二住家研議〉作了補述,由年輕建築人陳俊宏主筆。

雜誌簡介
 
FUNmatter 放築塾代誌
輕鬆學習建築。
思考、觀察、想像。
 
台灣正在一個轉折點上,這趨勢已進行了一段時日,你我他都不免在這段歷史的轉折洪流中浮沉、打轉,可以說我們正在寫歷史-用生命、生活在寫歷史! 既然參與了,是否我們能更積極的在洪流中多激起一些浪花,或許能多少扭轉或引導台灣走向較長久的治平之路!
 
因著網路及婉君,訊息的溝通異於往日的頻繁及快速,但人們對生活步調的渴望卻日益希望能緩下來過日子,這也就是為何各地民宿、旅遊景點等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將出來的最大原因了!
 
因此社會、文化關注的焦點不應再聚焦於金字塔頂端的菁英階層,而應該更關注基底的養成及「輕熟」的哺育與餵養,從自己腳旁、身邊關切起,因為就熟悉的領域提出針砭,可能較能切中病因或病根吧!
 
目前台灣建築相關的雜誌,不論是建築師雜誌、台灣建築雜誌,空間雜誌、室內、……,或已停刊的DIALOGUE,都是建築師或系所老師等的發表園地,各系所學生雖可能辦有系刊或畢業專刊,但大抵皆只在自己的小圈子中流傳,學生在成長的歲月中缺少能互動、學習、整合的平台。雖說目前臉書等網路視訊多如過江之鯽,但能深思且方便收藏咀嚼者又付之闕如!
 
回想當年求學歲月利用南返,刻意與同學遠赴台南成大、台中東海,課暇趕赴中壢中原等旁聽各校評圖。且曾至逢甲參加六校聯誼(至於淡江則曾因學生黨部訓練活動去住了幾天!),這些異校的經驗,都豐富了我的成長歷練與記憶!
 
放築塾代誌著眼草根性、多元性,在台灣風起雲湧的年代,我們不想缺席。以建築人曾受的訓練、磨勵,矢志讓生活成為有趣的,成為一種心智活動,也成為志節!我們期待有雷同共識者的參與,一起努力;作伙打拼一片天!

  • 建築旅遊 咖啡嘻遊記VS日本星巴克太宰府天滿宮店(隈研吾大師)Ⅰ
  • 世紀包浩斯 世紀包浩斯 包浩斯世紀(上)
  • 兒建聯盟 兒童建築教育專文-芬蘭ARKKI
  • 魚夫繪葉 臺灣第一,基隆公會堂
  • 反思建築 從郭天來前輩觀點解讀基泰工程司建築事務所文化:台灣新建築世代七十二變的緊箍咒-從關頌聲開始的建築操作,東成西就和中西交流回溯,徘徊在作為聖徒和賭徒邊緣上的擺渡Ⅲ
  • 迴響 菁桐行腳心得Ⅰ~Ⅵ
  • 轉機 嘉義東石鄉掌潭村第二住家研議補述
  • Case Study Old Post Office Plaza III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