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藥物濫用
藥物濫用是以脫離社會規範的目的或方法自己攝取的情形, 藥物濫用的治療,過去是以團體治療為主流,其理由是過去的個人心理治療因為患者的否認或依賴性、攻擊性而很難應付,近年來認知行為治療或內觀療法的有效性開始受到注意。
內觀療法是吉本伊信所創始,強調自我治療、心理治療的層面。內觀療法的特性有下列幾點:
1.內觀療法是以過去的人際關係客觀的、多面的、時序的調查,以發現真實的自己之自我觀察的技巧。
2.治療終結的時間只有一星期,非常短,卻有驚人的效果。
3.治療結構單純化、定型化,容易指導,內觀者(案主)的自主的努力效果很大。
4.不會被現在成為問題的症狀或行為所困,從治療開始沿著定型的主題想起過去的經驗,焦點放在當事人的全人的領域。
5.因為調查過去的人際關係或針對生活方式做客觀、全面、精實的調查,對於現在成為問題的症狀或行為的心理、社會因素發生認知上修正。結果承認疾病,病狀被改善或消失,行為會有改變。
6.與認知行為治療一樣,不僅消除現在的問題,內觀療法獨特的結果因為觀察小學一年級到現在的人生,藉全人的認知修正可以有真實的自我發現與建構新的生活方式,藉價值觀的轉變產生自我實現的能量。
藥物濫用的過程通常是
1.導入期、2.脫慣期(前期脫慣期、後期脫慣期)、3.斷藥繼續期。
內觀療法是想起過去的體驗的作業,如果脫離其心身不安定很難實施。至少強烈的藥物渴望減少,持續斷藥的動機形成時實施內觀療法最適當。許多藥物濫用者沒有病史,治療導入期採取團體心理治療比較有效。
內觀療法在治療藥物濫用上的效果受到注意,其有效性如下:
1.外在的治療結構
(1)內觀療法把內觀者(患者)從日常生活隔離、保護,提供安全的場所。並且用屏風與外界遮斷、保護,集中內觀,容易引起心理的轉機。
(2)內觀者被治療者的母性全面被接納、支持,並且因為指導者的父性被鼓舞,內觀者以自勵、主體地進行內觀的意欲。
(3)因為有比較強的行為限制,要求加強自我控制力或忍耐力。期間一週有益於確立個體。
(4)因為一週規則的生活有助於確立個體。可以得到心身的安定性。
2,內在治療結構
(1)內觀是要調查自己對於對象人物的態度、行為,從內觀的瞬間人我的界限明確區別,可以促進分離個體化或確立自我。
(2)依據時序調查過去的事實及對於許多人物的自己,合理化的自我像會被解體,克服「否認」,可能發現真正的自己。這對於藥物治療特別有效。
(3)調查「他人為我做的事情」可以察覺自己是因為許多人的支持或愛情而
滿足需求的。這種「愛情體驗的發現」可以治癒「別人沒有為我做什麼事情」的不滿或被遺棄的體驗、養育怠慢、暴力等心理創傷,憎恨或憤怒解消轉為感謝與謝罪而「肯定他人」。回顧被他人愛、關心的自己時,可能得到「自我肯定感」。
(4)「肯定他人」使接受他人成為可能,這是改善人際關係或建構新的人際關係必須的條件。藥物濫用的回復,人際關係是不可缺少的根本的治療要點。
(5)調查「回饋他人的事情」時會發現太少,因此認識自我中心性或未成熟性、認識對於他人的一體性而強烈地促進自立或不再依靠父母。產生回饋父母的謝罪與補償的心情。
(6)調查「帶給父母的麻煩」太多,會產生自我否定。得到那麼多的愛情,卻有反叛的行為,對此產生罪惡感。因為自我否定,斷然斷絕藥物濫用。
(7)雖然也有一次的集中內觀而發生大轉變的情形,但是也有不能達到充分的轉機甚至有時候內觀半途中斷,需要反覆導入集中內觀的情形而需要反覆導入集中內觀。
(8)內觀治療效果未必是持續性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做短時間的「日常內觀」很虛樣。參加自助團體會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