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以理念結盟,台日攜手協作,運用創意為地方找回競爭力。(林旻萱攝)
【創生元年‧台灣啟動】
為因應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等問題,行政院將2019年訂為「地方創生元年」,希望以整合社區營造、文創與結合在地產業等不同面向的發展策略,重振地方經濟。
本期《光華》深入台灣各鄉鎮,有前進「共生住宅」, 探討從共居到共生的歷程; 也有從地方所發起之「食通信」風潮,讓跨領域(食農、藝術、旅遊)的整合,重新激發城鄉交流,活絡地方產業;更有竹山小鎮翻轉在地產業,吸引年輕人回流的創生案例,讓台灣的創生能量逐漸發酵,甚至經驗「輸出」至海外。
* * *
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其實是來自各地所自發的每一顆良善心念。「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的媽媽們,透過社群網路動員、作簡報陳情、寫文章倡議,參與公部門整建公園遊戲設施,三年多來推動了一百多座特色公園的設立, 改變了台灣遊戲場的面貌;有「超人醫師」稱號的徐超斌,像超人一般奔馳巡迴台東偏鄉,一個星期的車程,甚至接近環台一周1,173公里的距離, 無日無夜地守護著南迴地區人們的健康。
在離島澎湖,則有改造海廢為藝術品的「O2 Lab海漂實驗室」,也有在台推動環島淨灘的民間團體「RE-THINK」;而彰顯台灣人獨有熱情的,還有融入在地民俗的屏東萬金聖母遊行,這活動除了在2012年被登錄為「民俗及有關文物」信仰類文化資產外,2018年更破天荒地與附近的道教宗天宮合辦「當東方聖母遇見西方聖母:讓愛起飛」活動,印證了台灣社會的多元與包容。
* * *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中和羅摩王子遠征十頭魔王、拯救公主的神猴哈奴曼,是東南亞家喻戶曉的英雄。有學者說《西遊記》的孫悟空就是哈奴曼,就連日本《桃太郎》的猴子也是牠。讓我們跟著《光華》編採團隊的腳步,一探故宮南院兒創中心裡的這隻神猴,看牠如何帶小朋友認識青花瓷、印尼織品,以及越南食衣住行等亞洲文化。
也跟著編採團隊一同回溯一代儒者孔德成的百年世紀風華及其紀念活動,跟著《光華》的報導,就如同一次次台灣文化的驚奇之旅,豐富了您的視野,也因為有您的支持,讓我們在堅持台灣之美的這條路上不孤單。
作者簡介
台灣光華雜誌簡介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