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未成熟的父母—兒童虐待問題的根源
親子關係的荒廢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問題之一。兒童虐待問題即使在文明國家也成為問題,雖然有統計數字,其實際情形很難把握。以日本而言,兒童虐待問題在兒童諮商所約占40%,保健所約20%,學校10%,保育所10%,可見根據現實的對策是當務之急。
兒童虐待包括下列幾項:
1.身體的虐待:有外傷,危及生命的暴行。在兒童身體上的毆打傷、內出血、骨折、頭部外傷、刺傷、火傷等有痕跡者。
2.心理虐待:蔑視、拒絕、指責、脅迫、與其他兒童的差別等心理痛苦的行為會引起兒童的焦慮、憂鬱狀態的精神症狀。人格上會有退縮、發展障礙等。
3.性的虐待:父親的近親相姦、養育者的性暴力等。
4.忽視:損害健康的衣食住、醫療的擱置等,會產生營養不良、極端不乾淨、發生疾病等。
引起虐待的原因,因不能勝任養育小孩的未成熟的父母增加、社會.經濟因素、夫婦離婚.再婚等家屬關係的惡化,被虐待長大的父母虐待自己的小孩的例子也有。自古以來,「母性」被稱讚、被憧憬,可是今日將「母性」視為神聖的事情產生疑問,「母性」本身重新被評估。因為「不能疼小孩」、「不知道如何疼小孩」的母親增加。兒童虐待的現實事態嚴重。雖然知道不可以,卻沒有辦法抑制嚴厲的打罵。深層心理學的分析,母性一方面有生孩子、養育孩子的特性,另一方面有把孩子一直當作自己的、占有它的一面。母愛很深「盲愛」會毀滅孩子。
現代社會母性或者被扭曲,或者被放大,或者被冷落,有脫離正常的傾向。在這種狀況下「功能不全家屬」於是產生。這是與父性問題表裡一致的。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虐待兒童的程度母親比父親還殘酷。一位小兒科醫師用幾百張被母親弄傷的照片報告「兒童虐待症候群」,可見不能單向地美化母性。虐待行為是一種結果,有採取這種行為的原因。有些女性把自己的不幸隱藏起來,
將自己的愛情一心灌注在孩子身上。相反的,有些人卻把自己不如意的人生、對於周圍的鬱憤都倒在孩子身上。對於孩子的殘虐的行為說明了精神抑制力有缺陷。這種母親需要徹底治療。
美國心理學家Thomas Gordon在半世紀前就提出父母角色的有效訓練(PET: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放眼看天下,太多的父母都在嘗試錯誤中帶小孩長大,尤其現代社會女性就業已經很普遍,托兒所、保姆虐待兒童事件時有所聞,親子關係如何加強確是當務之急。現代親子關係的旨趣是「孩子要有自立心、協調,成為自己對於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人。因此,父母要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非常重要。同時,把孩子當作另一個個人對待,親子間的溝通成為現代父母的新的課題。
PET有人意譯為「親業」,意指做父母的訓練,並非只指發生問題的孩子的父母,還沒有小孩的夫妻的訓練也包括在內。孩子的管教不需要用各種懲罰,心理師可以傳授給父母解決孩子的不適應行為或情緒問題的技巧,受過當父母的訓練者不靠懲罰就能養育有責任感、可以自己判斷的合作性強的孩子。尤其在少子化的潮流之下,今日的父母所陷入的困境是陷於「我贏你輸」或「我輸你
贏」兩者選擇其一的錯覺,這兩者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兩敗俱傷。父母要養成傾聽孩子的話、把自己的感情坦率表達的溝通技巧。
親子關係在解決對立時父母往往會直接發出解決的訊息,如命令、指示、注意、訓誡、忠告、批判、指責等,通常孩子會偏於生氣與敵意。換言之,用父母的權威、權力去強制子女時,無異剝奪了孩子學習自我規律與對於自己規律的責任感之機會。解決對立的方法是「沒有勝負」的方法。
即親子的需求對立時,提出:「一起來想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對策吧。」親子一起就所能想到的、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加以評鑑選擇。
沒有勝負的方法實際上有六個階段,包括:1.對什麼事情對立要使其明確,2.提出各種解決方案,3.提出的方案要逐一評價,4.選擇最好的解決方法,5.思考要如何實施此解決方法,6.調查是否順利進行。
兒童虐待問題是沒有資格當父母者當父母的惡果,如何改善是現代社會的重要課題。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