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雜誌 [第44卷 第9期]:領先全球.綠色紡織力

點閱:1

並列題名:Taiwan panorama

作者:台灣光華雜誌編輯部

出版年:2019.09

出版社:光華畫報雜誌社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附註:中英文國內版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白紗線牆上以漸層的藍色紗線拼出一個奔跑的人形,彷若象徵台灣的紡織力正奔騰而起。(林旻萱攝)
 
【讀者是《光華》前進的力量】
一篇36年前的《光華》報導〈偏遠中的偏遠:長濱〉(1983,4月),意外串起了台東長濱國中的同學們滿滿的回憶與感動。這源起於今(2019)年一則來自《光華》臉書的王先生來訊:「光小編您好,請問還找得到民國72、73年出版的雜誌嗎?感謝。」原來,這些年來他們班上的同學會,大家念念不忘的,仍是國一時期全班受訪的情景,「當年我們導師還特別買了一本給我們班上傳閱,不過,這已經是30多年前的事了⋯⋯」當時校舍的一景一物,同學們充滿回憶的畫面,透過《光華》的報導給留存了下來,這不但是他們班上的共同記憶,也是「台灣偏鄉教育」的如實紀錄。
北台灣基隆、瑞芳地區的顏家,是台灣早期少數以企業家身分發跡的地方望族,顏女士曾多次致電感謝《光華》的留存及協助, 因為一篇《光華》的報導〈顏雲年,九份金礦曾在他手中閃爍〉(1994,3月),讓後代子孫可以了解自己家族的歷史風光,這不僅是顏氏宗親的紀錄,更是保存了「台灣歷史檔案」的重要史料記載。她更讚嘆《光華》中英雙語編排的用心,讓開枝散葉在歐美、澳洲、日本多年,不諳中文的親戚,可以透過英文來了解家族歷史。
收到讀者們的感謝心意,不但窩心,也是編輯同仁們不畏艱辛、不斷前行的原動力,一切的努力就為了一篇篇呈現在讀者眼前的生動內容,它記錄了台灣各時期的演變脈絡,也呈現了寶島上人們努力的身影。而本期《光華》的內容承襲過往的深度內涵,有台灣紡織產業再革新的專題報導,也有台日校際交流的情誼,以及廢棄空間再利用的地方創生故事,還有台亞基金會協力新南向的精彩歷程。
今年《光華》更將走入群眾,前進校園、書店、中研院等地,舉辦多場座談會,探討議題涵蓋「新住民」、「翻譯」、「攝影」、「公益」等面向,進行與讀者面對面之深度對談。《光華》發行迄今已43個年頭,今後也將以更謹慎之態度,完成記錄台灣人文、展現台灣多元風貌之任務,將台灣深厚之「暖實力」,廣傳至全世界。

雜誌簡介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

  • 來自地方的明信片 Postcards from Home 基隆嶼半日遊
  • 編者的話 Editor’s Note 讀者是《光華》前進的力量
  • 月月好讀 Variety Pages
  • 影像對話 Photo Essay 軍旅映像/阿兵哥3×1
  • 島嶼行旅 Around Taiwan 花蓮豐田人文景致 五味屋的共好旅行
  • 藝文脈絡 Cultural Trends 台灣劍道「一本」 徐家班的榮耀與傳承
  • 產業新創 Entrepreneurship 台灣創生前線 宜蘭斑.大山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