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故事
再次睜眼的剎那—記母城嘉義 劉雅郡
我知道,許多人想到嘉義,腦海中浮現的形容是local(而這詞難道不能是中性的嗎?),也聽過一些「不幸」來到嘉義念書的大學生,以「流放邊疆」形容自己。對於嘉義市作為一座「城市」,許多人是存有疑慮的,可是,我的高中地理老師就曾拿出理論和數據佐證,明確指出這個我自小生長之地,毫無疑問是座城市。
是的,嘉義市的確是座城市,但卻是座安靜的城市。
儘管這城市裡該有的都有,如熱鬧商圈、百貨公司、幽靜雅致被媒體形容為嘉義天母的大雅路地段,但我假設這些是太過庸俗的城市認定準則(假設歸假設,它們之於日常生活仍是極為重要),況且,輝煌燈火與往來的人潮在別城的規模更為龐大,可以不在這兒尋找。
我的母城是安靜的。離開家以前,這兒作為我與世界相遇的地方,像孩子吸收奶水,一點一滴積累生命的養分,安適,且無所畏懼。後來,我和許多人一樣上北部念書,迎見外邊那更厚實的知性及人世的養料,甚且在前進的路上不安跌撞,於是重新發現散落在這座城市的美好。
安靜的城有座安靜的百年公園。小時我在這兒溜滑梯玩鞦韆做砂畫,中學時候悶著頭在這兒考察古蹟,大了一點才知道如何在裡頭走路——我是說,真的走路。
真的走路是一心一意地走,看這座地大、樹多、花豔,四處散溢幽古香氣的公園是不是又多了幾分人為鑿刻的痕跡。而就算有了不屬過往的印記也無所謂,為走得更遠,修整是必要的。
真的走路也是為了可以好好看人,不是帶著既定眼光的打量,而是欣賞人如同欣賞風格殊異的景致。像是在畫架前寫生的作畫者、和樂打著羽球的一家人、一手拿冰淇淋另一手牽著彼此的學生情侶、快走健身的中年男子,他們各自選定了公園裡屬於自己的特定角落,讓廣告裡那句「人是最美的風景」展現在這裡。
此般悠靜氛圍不只在公園能找著,安靜的城也有座安靜的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包含博物館、圖書館及音樂廳,與其他更大的城市相比,規模不大,畢竟這城裡的人也不多。但許多地域性質濃厚的陳設與展演,對了解這座城市是有幫助的。
倒是文化中心旁有座極美的湖,中學時候常與同學相邀至圖書館念書,念累了便坐在湖畔一起看天鵝,也聊著當時那虛幻、卻無限膨脹的夢想。大學返家的某個暑假,我幾乎每日選在夜晚時分前來,獨自繞著湖邊走,曾經在這兒遇見激烈拌嘴的年輕情侶,更多時候是牽著手靜靜走路的老夫妻。近來文化中心外頭架了座巨型銀幕,熱烈播送關於這城的消息,從農工漁牧、教育訊息到國際管樂節預告,於是我印象中總是安靜的文化中心便多了幾分活潑生氣。而這是好的。
關於這座城市,我的觀看角度也許偏斜,或是因為距離太近而視線模糊不清,像舒國治寫在〈我在嘉義散步〉中的嘉義街巷,於我而言只算是日常的經過,要賞玩大約還得看當時心境。或者說,那些古情古意並非人人懂得,也非人人喜愛(像朋友皺著眉頭問:「怎麼都是老人才去的地方?」),這城裡的養性之地自然還有其他。
有書的地方永遠是重要的。除了圖書館,那便是書店了。從中央噴水圓環發散出去的路段是嘉義重要消費地段,書店設在此為理所當然,但我偏執地以為這樣的書店裡的書,彷彿與周遭環境一般,沾染了汙濁的空氣與重重的錢銅味,較為理想的書店還得是安靜的。像嘉義公園旁的敦煌書局,雖空間不算寬敞且樓中樓設計帶著莫名壓迫感,但比起外頭人潮車潮流瀉的書店,這兒當然是清亮得多。
敦煌的特殊意義又關乎裡頭的外文書,在我牙牙學語的英語學習階段,偶爾來這兒及現已撤店的誠品瀏覽印刷精美的英文童書。中學時候念基督教學校,在書店的外文區時常遇見金髮碧眼可直呼名字的Bible Teachers,若相識我也許羞怯地道聲Hi,不相識的我就只是靜靜觀察,看他們拿起了書又放下,看那些書如何刻印著他們的鄉愁。
迷人的書店還有洪雅書房,招牌寫著「濁水溪以南最活躍個性書店」,關注土地、環境和文史,可那是要等到我開始了不一樣的知識啟蒙後,才透過報導知悉這城裡極為必要的存在。除了賣書,洪雅書房每周三晚上辦例行講座,必要時也號召實際的社會參與,老闆余國信先生是熱情的人,也就開了這麼一間滿室理想的獨立書店。
談城市好像也得談咖啡館,但離家以前我的生活僅在學校和家之間來回往復,離家以後回家就是回家了,誰還上咖啡館去?況且在這裡,太多咖啡館個性難辨且有附庸風雅之嫌,時常只被當成飯館使用。有次讓朋友帶到嘉義公園旁低調素樸的悠咖啡,咖啡和三明治都好,音樂是老闆私藏的真正的音樂,而非偷懶使用二十四小時的流行樂電臺,可它就要從公園路搬到不遠的體育路,但相信一切仍如在舊址般地好。
在我初初來到世界睜眼的那一剎那,遇見的便是這座城,我站在這兒張望偌大世界,想再也不會有另個地方,能使我感到這樣完整的自在。離家後這城市面容變了許多,每次回返,都像是我再次睜眼的剎那,看這城市哪個角落又亮了起來。
在一個不把「養兒」當「防老」手段的社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似乎較有可能建立在純粹的親情之上。儘管荷蘭子女沒有義務回報父母,父母對子女還是有單向的義務與責任,為什麼荷蘭父母要吃這種虧?他們從中得到了什麼……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幼獅文藝》於1954年創刊,堪稱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文學雜誌,是一份專為青年學子量身訂做的文學藝術入門雜誌,亦為青年朋友通往作家的一把梯子。早慧的文學心靈,可藉由閱讀《幼獅文藝》探索人生板塊;適齡、適性的閱讀,更有助於人生經緯度的定位。曾榮獲文建會「優良文學雜誌」評鑑、及雜誌出版金鼎獎肯定。
《幼獅文藝》的刊物特色,適讀年齡:高中以上。1.文學:名家及青年寫手的文學創作,冷僻或喧嘩的文藝觀察。2.時尚:五光十色的、話題的、實用的。3.觀瞻:預見明日成為各界高手的搶先報導。4.培育青年作家的搖籃:國內目前唯一有能力、且願意關注青年文學發展的文學雜誌;長期以培養優秀青年作家為服務宗旨,幫助讀者擁有敏銳的思考及文字創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