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故事
向閱讀說謝謝 楊錦郁
在詮釋存在的過程,海德格曾有過洞穴的譬說,意即人的存在像居住在洞穴裡。住在洞穴裡頭的人,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即無法感受到自己在洞穴裡的事實,也意識不到這個洞穴之外還有其他的各種洞穴。
然而每個人畢竟只有一生,窮其一生能擁有的經驗,十分有限,又要如何探索各種洞穴的風景呢?「閱讀」無疑是一個最佳的途徑,透過閱讀,我們在文本中和作者對話,也因而能夠走入海德格或者柏拉圖的洞穴中,得以叩問先哲的思想,進而幫助我們開展生活的廣度與深度。
文本本身是向讀者開放的,所以每一次和文本的接觸,多少能引領我們超越自己的生活經驗,讓我們擁有不同的見識,甚至改變人生,以我自己為例,即是被「閱讀」帶往一個年輕時未曾想像過的境地。
關於自己閱讀的記憶,應該起自小學,那時家裡的堂兄姊很多,大家經常合資去租書店租漫畫、通俗小說。印象較深的是,每個月總會有一個中年男士固定背著一大袋雜誌到家裡來兜售,他把布袋打開,攤開來讓母親挑選,時髦但沒機會讀太多書的母親通常挑《南國電影》或《女性》雜誌,所以年紀幼小的我,已開始讀薇薇夫人的專欄。但真正吸引我,讓我主動到小學對面的書店詢問它出刊時間的是《王子》雜誌;小小年紀的我,在偶然下讀到這本雜誌的創刊號,被它豐富的內容吸引,開始長期的閱讀,這個經驗也開啟了我對知識的興趣。
中學時,我開始細讀報紙副刊。有一天,在報上讀到作家三毛寫她在非洲的生活,文中,她俏皮的對外籍丈夫荷西說,中國人吃的冬粉就是天上落下來的雨。讀後對三毛的想像力大為佩服,覺得這個意象好美麗,也對她在遠方的生活有一種莫名的憧憬。
那時我也喜歡讀張拓蕪的小兵文學,他寫的一些近乎天方夜譚的軍中奇聞,實在讓人匪夷所思,在報上看不過癮,我常跑到彰化火車站前的新進書局去蒐羅他的新書,從《代馬輸卒手記》開始,他帶領我進入一個動亂、艱苦的低階小卒生活。
相對於張拓蕪的小卒生活樣態,我從張秀亞、羅蘭、張曉風的美文中得到了心靈正面的激勵。張秀亞的《北窗下》、羅蘭的《羅蘭小語》,曾讓很多迷茫的青年看到明燈;張曉風的散文帶有一種英氣,在女性作家中少見,讓人感受到文字的穿透力,其他如華嚴、鹿橋、紀剛的小說,都讓我對大時代中年輕人的故事有深刻的認識。而在中學的閱讀經驗中,對我的影響最大,甚至改變我一生命運的作家便是黃春明。
彼時,黃春明的鄉土文學書寫已獨樹一幟,從《莎喲娜啦?再見》、《小寡婦》,到遠流出版的《鄉土組曲》,到幫電視公司製作的「芬芳寶島」節目,都是我不錯過的閱讀,我非常喜歡他充滿生命力、多元創作風格。
高中畢業,我考大學失利,從預期的醫學生掉到農學院,所以大一幾乎都埋首在微積分、基礎化學等科目,準備參加下學期的醫學院聯合招生考試。大一下,我在學校的刊物上看到一則黃春明要到學校演講的消息。因著對他的欣賞,於是參加了唯一的一場課外活動,就在那個演講會上,結識了邀他前來演講的一位研究生,這位研究生後來成了我的另一半。
升大二時,我沒轉成醫學院,而是轉到原校的文學院,從此向上下幾千年的中國文學求索,展開和豐富的文本對話、貼近每個文學家的心靈。循由這些閱讀,我的視野已超乎年輕時的想像,而且似乎還有無限的延展性。
於是我意識到海德格所說的,自己洞穴之外還存在著其他各種的洞穴,等待著我們去叩問,而連結其間的橋梁就是閱牘,閱讀讓我們有限的生命變成無限的可能。
記得幾年前曾去砂拉越的姆祿國家公園,因為地質關係,這個國家公園以巨大的天然洞穴聞名,我們先到鹿洞等待觀看蝙蝠黃昏出穴,之後再乘著長舟到清風洞尋找伊班人穴葬的遺跡。每個洞都有不一樣的風光,我們穿過、閱讀過,生命的經驗就逐漸的豐盈起來了。
是閱讀讓我們穿透有形的存在環境,環擁無盡藏的世界,怎能不向閱讀說謝謝呢?
從咖啡館到一起喝咖啡的朋友,從只是想喝咖啡到真的靜下心來喝一杯,這些細微而玄妙的心情與生活變化,給我的人生帶來豐富的多重滋味。我真的不懂咖啡,但是,到了一個階段,會真的知道,不懂也無妨……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幼獅文藝》於1954年創刊,堪稱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文學雜誌,是一份專為青年學子量身訂做的文學藝術入門雜誌,亦為青年朋友通往作家的一把梯子。早慧的文學心靈,可藉由閱讀《幼獅文藝》探索人生板塊;適齡、適性的閱讀,更有助於人生經緯度的定位。曾榮獲文建會「優良文學雜誌」評鑑、及雜誌出版金鼎獎肯定。
《幼獅文藝》的刊物特色,適讀年齡:高中以上。1.文學:名家及青年寫手的文學創作,冷僻或喧嘩的文藝觀察。2.時尚:五光十色的、話題的、實用的。3.觀瞻:預見明日成為各界高手的搶先報導。4.培育青年作家的搖籃:國內目前唯一有能力、且願意關注青年文學發展的文學雜誌;長期以培養優秀青年作家為服務宗旨,幫助讀者擁有敏銳的思考及文字創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