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與輔導月刊 [第405期]

點閱:1

其他題名:諮商與輔導

作者:本刊編輯委員會編輯

出版年:2019.09

出版社:天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68

本期內容簡介
 
憂鬱症的擴散—典型憂鬱症的特徵
「現代的憂鬱症患者增加」,正確地說應該是被診斷為憂鬱症的患者增加,有人對此提出疑問:「被診斷為『憂鬱症』的人是真正的憂鬱症嗎?」憂鬱症的觀念現在與已往不同,有人認為憂鬱症的診斷標準太鬆。另外一個疑問是「憂鬱症的人數雖然沒有改變,到醫院受診的機會增加」。
因為有DSM診斷因人而異的情形減少,問題是DSM的信賴性雖然高(個人的診斷差異減少),是不是真正的憂鬱症未能保證。所以有人認為憂鬱症病患的增加是精神科醫師使用DSM的操作性診斷的結果。DSM-lV把憂鬱症、憂鬱狀態、憂鬱症狀都稱「depression」一律譯為「憂鬱症」。憂鬱症狀的許多病名就被誤為「憂鬱症」。DSM—5對於憂鬱性疾患有若干修正,容於另文探討。
典型的憂鬱症的特徵有下列幾點:
1.不愉快的情境感情與身體感情:憂鬱症是「全人性」的,「全人性」就是不只是心理,也擴及身體的心身障礙。心理所感受的變化如憂鬱、悲傷、沈悶的心情等不愉快狀態的感情(憂鬱氣氛),同時身體有感受到的變化,如身體累、沈重、頭重感、胸悶、肚子不舒服、想嘔吐、痛等許多不愉快的身體感覺。通常兩者應該可以被觀察到,但是其比率形形色色。譬如憂鬱心情不顯著,身體情緒症狀超前的病象(假面憂鬱症)。
2.身體感情症狀會擴及全身:不愉快的身體感情症狀會被局限訴知。尤其頭頸部、胸腹部較多,「身體很累、沉重」擴及全身。沒有定位的全身的疼痛,被診斷為疼痛性疾病也要視為憂鬱症。要把身體感情症狀積極列入憂鬱症。
3.生命功能低落(生命感情的障礙):生命機能具體而言就是食慾、睡眠需求、性慾等本能性的需求。因為沒有空腹感而毫無食慾,勉強用餐,用餐感到痛苦。沒有一天心情舒適的疲倦與睡眠需求,無熟睡感。一~二個月體重減少五公斤以上是很平常的。
4.有病感的存在:憂鬱症的整體像不能缺少病感的存在。憂鬱症的開始與其說是精神不舒服,不如說是身體不適而被自覺(不愉快的身體感情症狀)。即使症狀輕微也明確自覺到「自己的某些地方不舒服」,尤其在恢復過程,即使周遭的人看他相當有精神,自己卻不以為然。病感的存在是重要的特徵。
5.不是憂鬱體驗反應:所謂憂鬱體驗反應就是有理由的憂鬱、有時候是有目的的憂鬱。現在的操作性診斷標準是根據症狀的重症度規定憂鬱症,從傳統的思考模式而言是錯的。憂鬱症無論症狀多麼輕還是憂鬱症,也有外觀上症狀很嚴重憂鬱體驗反應。有目的的憂鬱甚至憂鬱是演出來的。因此,疾病的憂鬱症與非疾病的健康者的憂鬱經驗反應應該有所區別。
6.明顯的身體疾病應該除外:青壯年期問題比較少,老年期認知症的初期症狀之憂鬱和憂鬱症的境界成為問題。又去除「明顯的身體疾病」,尤其一但確定認知症的發病就不要診斷為憂鬱症。
7.憂鬱表現的存在:遇到典型的憂鬱症患者會給人「這位是真正病了」的感覺。不只是患者的談吐,其臉色、皮膚、疲憊的表情、寡言、嘆息、容易流淚、不願意動身體、有氣無力的笑,仔細觀察可以看出來。
到底是憂鬱症或憂鬱體驗反應,有些症例確實很難區別。經驗所誘發的憂鬱症的確存在,憂鬱症的擴散成為話題,現代醫學已經有人呼籲這一點,本文的旨趣就是提醒讀者注意這一點。

雜誌簡介
 
「諮商與輔導」月刊是一份專業性的刊物,創刊的旨趣,就是要提升輔導工作的內涵,我們渴望從事輔導工作的同仁以及關心輔導工作的各界人士,能夠共同參與。
 
適合閱讀對象:學校、企業機構、社會輔導機構、醫療機構、感化機構的輔導人員,相關研究所學生以及任何對輔導有興趣的讀者。

  • 輔導線上 憂鬱症的擴散──典型憂鬱症的特徵
  • 禪語 可能性沒有界限,愈出力愈有無限的力量
  • 壓力教室 顧慮到弱點
  • 培養勇氣 挫折的孤獨
  • 臨床心理學辭典 退縮(withdrawal)
  • 自我啟發 在社會上能出人頭地的人
  • 醫療諮商新天地 一位護理師學習運用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的經驗
  • 心理評估 「性別重置術前評估」的內涵與方式之探討
  • 自我暗示 瑜伽的「入浴冥思法」
  • 自信心 成為「真正的自己」
  • 認知行為治療講座 認知行為治療講座(二十)
  • 正向思考 「不要喋喋不休,要做一個傾聽者」
  • 移動心靈 你在看我嗎?
  • 自我創造 擊退憂鬱相信人的可能性的方法
  • 諮商心 慢慢等待
  • 華岡式諮商脈絡 伴侶諮商相關議題
  • 生命詩情園地 遠了、近了──獨自一個人的旅程
  • 新境界 參訪一所未來學校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