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第95期]:路思義教堂保存研究計畫與台灣的戰後現代建築保存

點閱:1

並列題名: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Taiwan magazine

作者:吳光庭主編

出版年:2019.07

出版社:臺灣建築學會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80

附註:原刊名: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發行至第63期(民100年7月)止 ; 自民100年10月起改為現刊名, 期數繼續

本期內容簡介
 
主編的話
 
本期是交接期,早己籌畫多時,周時也是台灣對戰後現代建築的文資保存相當具關鍵性的國際知名案例。也倖獲理事長支持及信任,使本人有機會再為學會會刊雜誌的編輯工作奮鬥,也間接使得本期可以多獲一些編輯時間而使本期編輯內容更形完整。
 
本期主題內容主要在於討論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的修復,透過本計畫中的關鍵靈魂人物—東海大學建築系郭奇正教授允諾擔任客座主編並進行邀稿,將曾獲美國The Getty Foundation指名為二十世紀最值得保存的建築之一,並已於今年4月文化部通過升格為「國定古蹟」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的修復內容及細節均毫不保留的於本期內文中發表,是一份重要且具專業及學術價值的出版。
 
感謝郭奇正教授除了寫作供稿之外尚協助約稿及編輯的辛苦,同時也感謝本期作者們為東海教堂修復貢獻的專業智慧及精采論述。

雜誌簡介
 
有人認為台灣民眾普遍缺乏對建築品質的專注與認知,而導致了粗糙的建築景觀,又由於粗糙的建築景觀使然,建築相關的題材也似乎因此缺乏報導的誘因,縱偶有仗義執言之士,不吝使出自己的研究或觀點,也可能常常會在其他媒體的零星篇幅上落成個散兵游勇。
編輯室認為,台灣正值從傳統資本決定產業價值的概念,進化到以知識、創意為產業價值導向的轉型期,實在需要更多'建築報導'的環節,一方面專心地提供足夠 篇幅的報導空間,一方面更為優質環境意識的提昇推波助瀾。而建築相關的呈現題材是包羅萬象、精采豐富的,不論是文字或設計作品,都是提昇大眾對於空間品質 和環境意識的利器。
建築學會的會刊雜誌、網站與<建‧築‧網‧訊>正是當前台灣建築報導的一個環節,也欲積極呈現一番豐富的內容樣貌。若提升到教育層次的觀點,學會推廣學術 的宗旨背後更大的意義其實就是必須以好的建築示範負起教育社會大眾的責任,尤其建築系學生更是首要的教育對象;再提昇到國際的視野,台灣建築界需要更高的 能見度與國際競爭力,而這些必定要從廣大群眾的環境意識提昇開始紮根。
我們期待以您的專業和地位為建築學子打開更寬闊視野,並增強會刊雜誌的重要性 ,也讓您的作品和姓名在標誌於會刊封面的同時,成為台灣當代建築活動 或思考的鮮明印記。

  • 主編的話
  • 下期預告 建築專業的社會意義—王秋華建築師的設計及思想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