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與輔導月刊 [第406期]

點閱:1

其他題名:諮商與輔導

作者:本刊編輯委員會編輯

出版年:2019.10

出版社:天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68

本期內容簡介
 
自我了解—大學生的認同問題
臨床心理學家面對問題會努力去闡明「它是從何處來,到達現在的地步」,從當事人過去的生活中去探討所織成的痛苦的歷史。臨床心理最困難的問題是很難輕易決定何者為「善」,是什麼「阻礙」發展的過程。幼兒期受到保護、毫無問題地成長的小孩卻無法接受青春期與異性的邂逅所帶來的困惑與衝擊而產生許多問題的例子並不稀奇。幼兒期因為父母離異而經驗過悲慘的體驗的人
卻在青春期與異性邂逅而獲得安心感、過安定生活的人也不稀奇。這種經驗的個別性往往造成討論「青年期」時產生觀察或意見的偏頗。
討論青年期時注意到它是夾在青春期與成人期之間的事實很重要。青春期又是以嬰幼兒期到兒童期的經驗為基礎,青年期有到老年的展望與方向或根本沒有此方向。Erikson, E. H. 的生活週期的了解很重要。青年期是多面的、需要多元的。所謂多面是對於其社會行為的層面要做許多解讀去了解。所謂多元是了解一種行為現象是許多原因或理由所形成的。因此,行為要從表層深入到深層去了解,這是心理臨床上的基本條件。
大學生是青年期,從諮商的觀點看大學生的認同問題又是如何呢?
從Erikson, E. H.的認同的擴散去看今日大學生的問題,其心理健康度形形色色,如何面對卻是不能忽視的課題。健康程度差的學生,只是闡明其心理意義未必能改善問題,必須支持學生的現實生活始克有濟。支持從認同的擴散到回復的過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力。
「學生生活週期」的觀點是以大學生學年的轉移所產生的心理課題之變化為軸去了解大學生,其特徵是注意學生從入學到畢業期間的時間的流程。譬如新生與畢業生、研究生到輔導中心求助的
心理特徵迥然不同。
一、入學期:大學新生離開過去的生活面對新的學生生活的課題,這段期間的學生所談的問題
主要是大學新生活的問題及入學前已經存在的問題,學業上如修習課程的問題、集中困難的問題、不能認同所考取的學校或科系的問題、適應新環境的困難、人際關係的困難、社團活動的投入的難題、離開父母的親子關係的適應問題等都是大學新生常見的問題。
二、中間期:這個階段的課題是展開學生生活探究自己的角色,學生可以花時間去探討自己,所以人際關係是主要的課題。有的探究自己、向未來的目標前進,有的有無力感或消沈。要求現實生活與內在的整合,在曖昧中重新看清自己的時期。
三、畢業期:四年級是學生結束學生生活轉移到社會生活的時期,是準備將來的時期。面對畢業節目整理過去未解決的課題。就業活動長期化、早期化、進入研究所的學生增加之後畢業期的意義也隨著改變。因為進入研究所而不把畢業視為大學生活的終點。
四、研究所階段:結束學生生活、塑造職業人的自己的時期。研究生活的格格不入、研究所的人際關係成為話題的階段。因為研究所教育從培養專家到只是延長學習期間的動機不同,心態也不同,有的研究所與就業沒有連結,期待與不安織成複雜的心態。
這些觀點有幾個特徵:
第一是從持續的觀點去看學生生活。有人主張視線要與孩子同一個高度,也有人強調「要與十年後的他們交談」,要以較遠的眼光去促成大學生的認同的形成。
第二、要把來談學生與一般學生連結起來,這不只是了解特定的學生有效,同時也是了解全體學生有效。
第三、大學教育與諮商的密切聯繫:大學教育與學生諮商息息相關,校內的學生諮商往往還停留在問題的解決,其實幫助學生在學生生活環境中的學習研究課題順利成長發展是學生輔導的重要使命。
第四、增進學生的自我了解:幫助學生去思考如何渡過學生時期,描寫自己的學生期設計圖,可以有助於學生促進自我了解,這個觀點在幫助學生認清自己、探討在社會上的立足點上會有很大的意義。

雜誌簡介
 
「諮商與輔導」月刊是一份專業性的刊物,創刊的旨趣,就是要提升輔導工作的內涵,我們渴望從事輔導工作的同仁以及關心輔導工作的各界人士,能夠共同參與。
 
適合閱讀對象:學校、企業機構、社會輔導機構、醫療機構、感化機構的輔導人員,相關研究所學生以及任何對輔導有興趣的讀者。

  • 輔導線上 自我了解─大學生的認同問題
  • 臨床心理學辭典 自律訓練法
  • 諮商心 放棄假笑,找回真正的笑容
  • 培養勇氣 挫折的孤獨
  • 禪語 可能性沒有界限,愈出力愈有無限的力量
  • 自我啟發 有問題意識的人、沒有問題意識的人呢?
  • 臨床心理學辭典 退縮(withdrawal)
  • 醫療諮商新天地 以焦點解決諮商改善心理健康BMI的人際健康元素
  • 壓力教室 顧慮到弱點
  • 心理評估 「分手暴力評估」的內涵與方式之探討
  • 臨床心理學家 彌爾頓.艾利克森(1901~1980)
  • 認知行為治療講座 認知行為治療講座(二十二)
  • 正向思考 不是看「部分」而是看「整體」的習慣
  • 移動心靈 青少年輔導4.0─神話V.S傳奇
  • 生命詩情園地 做最喜歡的自己─學習無所事事的過活
  • 新境界 須彌山垂下的線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