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編者的話
本期《藝術認證》,迎著轉秋之後微涼的風,推出了切入多元史觀典藏特展室的專題;在地關懷、南方意識和光陰沉澱的藝術情懷,或許可以看作本期的關鍵字。我們也在這次的「議題特賣場」關注一座城市美術館對本身的在地藝術藏品的擾動,以及結合研究和推廣的各種嘗試。在2019年10月即將於高美館現身的《南方作為相遇之處》當中,更試圖將藝術和人群的交會扣合於展覽當中。
在「展覽迴響」專欄當中,呼應《以光織界:徐永旭的藝術世界》展覽的開幕,由高美館研究發展部羅潔尹主任專文呈現徐永旭2011年以降的陶瓷創作,讀者可細細閱讀藝術家如何將生命揉於泥土,抗衡重力與不可能,燒製出雖巨大卻又輕盈得不可思議、使人震撼的作品……
而在本次「當代有藝思」專欄,旅法作者陳宏星延續上一期對AI藝術創作的探討,來到當代的AI實驗,是否也能行「藝術評論」的深入剖析!水林藝術空間負責人蔡士瑋則將帶來藝術家黃文勇檔案的哲思討論,也與本期議題特賣場大量引用檔案、照片以作討論的現象遙相呼應。「典藏選粹」專欄方面,黃志偉教授以後輩藝術家角度的長年觀察,用溫情而清晰的文字書寫洪根深〈如來如去〉的黑、激昂與浪漫;陳立民教授透過詩意的文字,切入楊順發〈台灣水沒〉的影像隱喻和沉潛地反諷;更有高雄前輩藝術家陳水財以動人的文字,書寫陳澄波〈阿里山遙望玉山〉深切的鄉土愛情!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認識藝術認證 進入藝術認證
大型字型中型字型小型字型
高美館除了配合各展覽出版研究專輯、導覽書暨遊戲書(兒童館專門出版)外,並定期出版年報,將高美館每一年度在研究、典藏、展覽、教育推廣及園區生態經營工作上作一完整彙編,作為年度業務檢討改進之依據。另編印出版《藝術認證》雙月刊(每年6期)。本刊於2005年4月創刊,自2010年10月開始在全國各大書店上架販售,並為廣納更多議題加入,開放對外徵稿,期許以更前瞻、開放、自由的宏觀角度,積極打造一個良好的藝術交流與對話最佳平台。
《藝術認證》是一本好看、容易閱讀且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的美術期刊,多次榮獲「國家出版獎(前優良政府出版品奬)」之肯定。《藝術認證》關懷台灣視覺藝術環境與美術相關議題發展,以輕鬆的文字、精美的圖片,進行多方議題的探討論述,及美術文化的對話,並和讀者分享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研究、展覽、教育推廣、兒童美術館、及所屬內惟埤文化園區自然環境生態營造與維護之成果,兼具美術訊息即時性及專業探討。對議題之探討深入淺出,有助於讀者對各議題之瞭解,進而引領讀者對藝術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