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雜誌簡介
陳信行 編輯室報告
戴定皇
臺灣早期近視驗光配鏡市場的專業鬥爭
陳潁峰
環評需要什麼樣的公民參與?
廢棄物填海造島政策中環評公民共識會議的啟示
蘇上雅
傷害之後,法律如何動起來:臺灣油症公害的法律與社會研究(1979-1990)
書評
錢克綱
實存之物覆於人造之重:公地的管理悲劇
評 Managed Annihilation: An Unnatural History of the Newfoundland Cod Collapse.
房思宏
馴化的公民與科學?
評 Radiation Brain Moms and Citizen Scientists
the Gender Politics of Food Contamination after
Fukushima.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科技、醫療與社會》期刊,英文名為 Taiwanese Journal for Stud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誠如其名,乃是專門刊載以「科學、技術和醫療」為研究對象的學術論文之刊物。本刊前身為1993年創刊的英文期刊 Taiwanese Journal for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Science,該期刊以刊載哲學和(中國)科學史的英文論文為主,乃是台灣哲學社群與科學史社群合作以期進入國際學術界的嘗試。1998年該刊出版第十期之後,其編委會為了因應學術社群的擴大與專業化,決定將該刊一分為二,各自由「哲學」和「科學史」社群來負責重新發行。本刊就此誕生於「科學史」一邊的社群之手。
自1980年代以來,國際學術界起了很大的變化,新興的「科技與社會」研究(STS),以燎原之勢擴展全球。當時出身於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這些老研究傳統的年輕學者們,一方面發展了全新的方法、觀點和理論,另方面則大舉開闢研究疆域,把技術和醫療納入領地。經過二十多年來的耕耘,為「科技」與「社會」搭建橋樑的STS已成為當代學術圖景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特別是STS強調「社會」對於科技發展的關鍵性,科技、醫療與社會的互動順勢成為STS的核心議題。台灣的學術社群,也在1990年代間感受到這股國際學界的波動,又由於「科技與社會」確實觸及台灣當代社會的關鍵需求,加上倡議者的長期努力,都促使越來越多年輕學者投入STS研究,從而澆灌了台灣STS社群的成長與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