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棒球是台日重要的交集點,球場上最珍貴的不是勝利,而是台日友誼。(莊坤儒攝)
【編者的話】
兩國交流面面觀
台灣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對內存在著不同族群間的身分認同,對外則面臨著艱鉅且複雜的外交挑戰。「在沒有邦交的情況下,這真的很不容易。」1991年第一次外放澳大利亞墨爾本擔任館長的李宗儒,為了能在澳大利亞國會中讓台灣受到重視,憑藉著真誠和勤奮,從無到有,一步一腳印地建立起兩國間緊密的關係。本期《光華》讓我們跟著曾歷任五大洲館長、名聲留駐青史的前資深外交官李宗儒,一同窺探外交工作的二三事。
除了正式的官方往來,民間交流的力量也不容小覷。隨著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的議題逐漸發酵, 號稱台灣國球的「棒
球」, 原來與日本存在著歷史悠久的連結。此次《光華》特地前往日本九州,探訪現正效力於日本職棒的宋家豪,以及於「福岡第一高校」就讀的藍懷謙和陳昶亨,談談他們對於棒球的夢想和兩國棒球的異同。此外,還包括台灣新竹縣和日本宮崎縣的棒球交流過程,以及兩國農業與美食等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兩國間的交流,有時透過影像的傳播,更能發揮其影響力。外交部國際傳播司2019年與菲律賓、越南、印度與泰國的電視台合作,製播「攜手台灣」電視特輯,透過跨國電視台以該國語言來拍攝,讓他們發現原來台灣不只有101大樓、故宮與夜市,還有高技術能量的智慧科技,以及永續發展的農業技術。而《光華》編採團隊則在四國電視台來台取景期間,隨行採訪四國的主持人及其節目幕後花絮,替讀者帶來第一手的報導內容。
當然,本期深度台灣的報導,仍然精彩可期。有台灣可可從生產到製造的驚人實力,也有台東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的活動實況,以及「居家整理師」這職業在台灣的發展現況,還有塗鴉藝術家DEBE的專訪,這些豐富的內容,也將透過《光華》多語版(中文、英文、日文、越南文、泰文、印尼文)的發行,廣傳至全世界。下期《光華》將報導時下很夯的體驗式經濟,探討產業自創品牌與謀求轉型的過程中,所做的努力與轉變,敬請期待。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