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武漢肺炎 習大危機
打贏選戰後小英再戰冠狀病毒,英政權勝選後第一場硬仗
2003年SARS疫情燎原中國,全國5000多人感染,奪走349條生命。
胡錦濤剛掌權,還未坐穩位子就忙於抗疫作戰。那時中共還是政治局常委分工、「九龍治水」;如今習近平黨政軍大權一把抓,空前集權,官僚們不敢「妄議中央」,不敢在習未點頭前做決定。
官員看習近平臉色辦事,但病毒可不聽習大的話,於是武漢肺炎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對習近平而言,武漢肺炎疫情已成了比中美貿易戰、香港反送中更嚴苛的挑戰。
相對於中國政情冷峻凝重,一海相隔的台灣則是眾聲喧譁,口罩政策引發民怨,也一度成為變相統獨口水戰。然而,在爭議聲中,疫情卻仍未失控。
蔡英文的副手陳建仁、閣揆蘇貞昌都是當年抗煞團隊重要成員,這場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役也成了小英政權勝選、邁向第二任前的最大考驗。
尚未從經濟戰中恢復元氣的中國,一開春就遇到重大疫情,接下來經濟、產業要怎麼挽救?這場疫情又將如何影響全球政經大局?從宏觀到微觀,我們帶您看清楚疫情陰影下,新一年的前景。
◎編輯部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18期〉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